昨日有家长和我交流:小孩在家作业拖拉,总是到最后要上床睡觉才着急忙慌的做作业。还发现对学习没有激情,坐着发呆也不完成作业。希望我和班主任帮助调动积极性和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我们聊到了晚上10点多,我为班上有这样的家长感到高兴,她是非常用心的妈妈。同时也给我提出新的问题,原来也想过:总说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这个习惯养成的过程是长期的、琐碎的细节、痛苦的、反复的,需要家长、老师、学生三个环节来配合,共同促进。
甚至我想过习惯是什么?在一年级教材解读讲座中找到了答案:就是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一年级用手指指着读题、预习复习、字迹工整、重要信息要标记等等.....,事无巨细的都要去规范和引导。而这又与我的个性相差很大,我是个粗神经的人,对于一些细节总是把控不好,甚至有时是学生来指出我的问题,当然通过这个过程,我变得说话更有逻辑、语言数学化,让我认真积极的去备课,这样才不会在课上出丑,学生真是我的好老师。
由学生的习惯,我又想到了教师是不是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我的课堂上学生发言较积极,但也应此课堂纪律混乱。我想学生也是混乱的,影响其认真思考,所以我想明天开展一堂关于“数学习惯”的主题课,通过集思广益来规范课堂,促进学生学习。
今天还参加了听课活动,我感觉我听课就是听个响,好在哪不好在哪?判断不出来,所以今天程老师课后与杨校、王主任交流时,我就皮厚的在旁边听着。记忆深刻的是:重点在前面的探索部分,应该多给点时间,不然后面练习就会暴露,那个时候补救就晚了;应该开展多种方式去读,帮助学生记忆,(顺读、同桌读、抽口诀回答等等);关注学生的错题,应该同学说说为什么错?通过数一数等方式验证;学生分享记忆方法时,应该对着黑板说,这样更直观,然后全班用分享的好方法再进行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达;练习时应该说说用的是先说数学信息,再说算式,最后说说用了哪个口诀解决?(后悔了当时没录音,感觉漏了什么)。
听完她们的交流,我觉得我简直是一片白纸,啥都不会呢!!!同样的,这些建议其实都是细节,领导能指出问题,教给方法,来自于她们的素养,来自于她们的教学习惯。我也想有这些。。。。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