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民对夏的理解是一个空间意义,夏字的本义是‘面向南方’。古人观念以南为生,以北为死;以南为阳,以北为阴;以南为前,以北为后。
即正南方式中国人的基准方向……’夏’意为’面南止步’(持久向南)”,除此之外,“春秋时代的中国人说:‘夏,大也。故大国曰夏。’《说文》:’夏,中国之人也。’夏从一个时间物候之词,一步步假借并丰富其含义,以致成为国家、文化的名称。‘中国有礼仪之大,顾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时间之书》中对“夏”的解释,让我们得以从崭新的角度来探索这个日光倾注的季节。
立夏是三阳开泰的日子,雨水充沛,日光明媚,万物从此时节开始走向繁茂,此时“天地阴阳之气互相交感沟通,是通泰之象“。
这一时节,生活在天地间的君子要“辅相天地之宜”, 行事做法效仿法天地的精神,与气候的变化相宜,推动事物往蓬勃的方向发展。
小满是农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先哲们用“满”字来形容雨水的盈缺状态。小满前后,古代百姓家旧年的存粮已见底,只能靠新鲜的瓜菜来代替。它让人们挖掘更广泛范食材,也让人明白等待的意义。地里的庄稼等待着雨水降落,而人们等待着粮食成熟。
此时的时空“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乐宴”,云气上升到天空,有所需要,君子此时该以饮食养其体,以乐宴养其神,坚守正道,耐心等待万物成长,时机成熟。
芒种是整个夏季最忙的时节,“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易经》对此时空的系辞说“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这是万物发展壮大的时节,为了维持稳定,此时社会的秩序和礼仪就显得尤为特别重要。
对君子而言,处事之时,就算是再有把握的事情,也要从道德的高度去评判它是否合乎礼仪法度,越是欣欣向荣的时候,越要维持好原有界限与秩序。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迎来最长的一个白昼。夏至过后气温将持续升高,与冬至之后的“冬九九”一样,我们从夏至之后也开始数“夏九九”,夏三九、夏四九是全年最热的一段时间。此时空系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地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万物充满生命的能力,人应该效法天道,不依靠旁物,充分发挥自身己的能量,不断进取、勇于开拓。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是炎热的开始。《易经》认为小暑对应着鼎卦时空,此时阴阳排列为上火下风,风助火势,象征着合作、变革与新生。
在这一时空,先哲提醒君子要审视端正自己的位置,再次凝视自身的使命,领悟合作的意义,于变革中获得新生。
大暑处于三伏天中最热的中伏阶段,古人在伏日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在大时空中,大暑节气处于水风井卦时空,而井卦的深意便在于倡导公共道德。正如小暑的鼎象征合作,大暑的井象征着共享精神。
水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财产之一,整个村落甚至县城的人共享一口水井是古人生活的常态。大暑节气君子以劳民劝相,鼓励大家相互帮助,广益于人,这就是井卦时空的寓意。
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立冬开始阴阳不交,天地不通,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立冬时节正好处于否卦时空,古代先哲们认为此时天地不言,贤人隐退,小人登场。
因而《周易》中劝说:“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意为君子要以节俭为德,不可追求荣华而谋取禄位,收敛养德以避免灾祸。
我国很多地区在小雪节气前后会迎来冰霜和初雪,预示着冰天雪地极端天气的来临。人类需要从自然界中习得规律与准则,人的精神状态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产生波动。
《易经·象传》说:“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就是说光明出于大地之上,万物昌盛,人们应该依据这种精神,要修身正身并昭示天下,让自身固有的光明美德发光发亮。
大雪预示着强冷空气的正式到来,北方大雪,南方霜冻。在大的时间序列里,大雪节气在比卦时空,象征着人们亲密友爱的和睦相处。在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中突出了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的紧密关系。
但哲人却劝导君子在此时“寒江独钓”,为的是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独省时刻,在“独钓”中修正完善自身品德,唯有个人品行的提高,才有可能实现集体道德的提升。
冬至是中国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气,在周朝时冬至那天便是“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端,“冬至如大年”的观点现在依然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传承。因为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而黑夜最长的一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过了冬至阳气一日胜过一日,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冬至位于坤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复卦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阳起初九,万物所始”。
那“天地之心”指什么?很多学者认为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就是《易经》中的天地之心。在冬至这一天,自然向人类展示了它运行的规律,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古人认为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此时的时空对应着水雷屯卦,阳气震动,云水滋润,植物开始萌生。“天始造化,万物萌发,草创之始,冥昧之时,宜于付诸行动建功立业,而从此难以宁静。”小寒是春天前的严寒,是黎明前的黑暗。
“君子以经纶”最重要的是要审时度势,在严寒与黑暗中能屯积自己的实力,但又需要有所行动,动静之间的最佳平衡应在于致力巩固根基,但不可强力出击。
大寒时之后便是腊八和春节,大寒节气预示着天地回暖,也预示着人间喜庆热闹的开始,对应着大时空序列中的震卦时空。《象辞》中说:“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震动说明天地间有一股巨大的能量即将释放,此时既有风险也有机遇。
处于此时空中的君子因为心存恐惧,不断地修身自省,以期避开风险,从而获得机遇。
从立春到大寒,二十四个节气冷暖交替的轮回中,也是身处天地之间的“人”不断自我成长的轮回:
立春时“天下雷行而育万物”
春分时“君子以类族辨物”
立夏时“君子以辅相天地之宜”
夏至时“君子以自强不息”
立秋时“君子以作事谋始”
秋分时“君子遁世无闷”
立冬时“君子以俭德避难”
冬至时“君子以见天地之心”
天地运行的逻辑对生息其间的生命来说,有其想象力、认知力难以抵达的神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世间所有的秘密一直就在我们眼前,无奈很多人始终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