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至今,忠贞之士更让人推崇,三国时期也不例外。有死不旋踵的卫士,有不事二主的臣子,有誓死守卫曹操的典韦,有高呼吾君在北而死的审配,也有忠诚之士如黄权,字公衡。
战略不俗筹画有方
黄权是巴西阆中人,初一登场就作为刘璋的臣子。在张松建议迎刘备入蜀的时候,黄权就表示了明确地反对“刘备这个人骁勇,把他请来当作部下是满足不了他的,请来当宾客也是一国不容二君。要是他稳如泰山我们就危如累卵了,现在就该紧守边境,等待局势平稳”。黄权的分析很正确,把刘备引进来就是引狼入室,何况还有庞羲、李异这种内患在。
当然这话刘璋完全没听进去,一心指望着刘备帮他打汉中,不但派人迎接了刘备,还把黄权外放了。刘璋也自此被刘备取而代之,黄权也加入刘备麾下,等到张鲁被曹操打跑的时候,黄权又有话说了,“如果失去汉中,三巴之地就受到威胁,等同于割去蜀国的胳膊与大腿”,刘备还是理智的,派黄权去迎接张鲁。
黄权很清楚汉中这块地对蜀汉有多么重要,他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就提出要夺回汉中,而这与诸葛亮隆中对“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法正的汉中策都不谋而合。值得一提的是夺取汉中这个策略并没立刻执行,而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旧事重提时才得以执行。
再往下就是刘备准备征东吴的时候,黄权自告奋勇要去当前部,“臣请为先驱以尝寇”,刘备倒是没答应,派黄权去守着江北魏军,自己在江南折腾。本来黄权心怀好意,刘备年事已高,让自己先去试试水,探听个虚实,万一战事不利还可以及时止损,但刘备还是固执己见。
此忠贞之士也
黄权在刘璋麾下,就尽心地为刘璋出谋划策,“忠谏於主”,刘备入川的时候,许多地方闻名而降,但是黄权还在那里闭城坚守,一直到刘璋先降,黄权才肯投降。要知道黄权是因为刘备才外放过来的,他却没什么怨言,还能为主君坚守,殊为不易。
刘备被陆逊击败了,还顺道断了黄权的归路,指望手下万余人杀出重围也不太现实。摆在黄权面前就两条路,一是投吴,二是降曹,想着那么多同事甚至友人命丧东吴,黄权还是果断地选择了曹魏。
黄权作为蜀汉大将来降让曹丕很得意,他自比刘邦,问黄权是不是想效仿陈平、韩信呀,“欲追踪陈、韩邪”。黄权很不给面子,他说单纯无路可走而已,“降吴不可,还蜀无路”。作为一个降臣,黄权还这么耿直,足见他对蜀汉的一片赤诚,可惜没给他施展的机会。
投敌一贯是重罪,比如李陵,一代名将还不是被夷灭三族。但是到了黄权这就行不通了,有人告诉他刘备会杀他妻子,这事不仅刘备没做,连黄权都不信,要知道当时他们已经站在了对立面上。可黄权相信自己对刘备忠心有加,刘备也不会负他,果然刘备不仅没有迁怒他的妻儿,反而自责辜负了黄权,“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后来刘备去世,魏国人都在欢庆,唯独黄权表示沉默,谨以此缅怀故主。
弘雅思量
这是陈寿对他的评价,“黄权弘雅思量”,简单来说就是儒雅有器量。司马懿和黄权共事时就夸他是爽快人,专门给诸葛亮写信说这事,“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而司马懿也很看重黄权,专门问过他像他这么厉害的蜀国还有几个人,黄权倒是很淡定地表示“你很看重我呀”。
刘备逝世,黄权默然,曹丕知道黄权有器量,就故意派人一遍遍地召唤他,想吓唬他一下,结果把黄权的手下吓得不轻,黄权还是安然如故,不为所动。
上穷碧落下黄泉,在天地间再找黄权这么一个忠贞之士也不容易。
看官感兴趣的话,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