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等待着人,人等待着书,这里是人与书的约定之所
在大阪市的黑崎町,有这样一个二手书店,书店的名字叫做青空书房。虽然经过几次搬迁,经济时常入不敷出,进价永远比卖价贵,却也奇迹般生存了六七十个年头
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的书店却在当地成了热门。原来是每次书店休息的时候,老板亲手画的海报,使这个书店火遍了全国,一时间书屋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买不起书的年轻人、没上过学的中年人、鼎鼎大名的文学家,都喜欢到这里来。开了一辈子旧书店,坂本先生最大的愿望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
《今日店休》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平淡的故事。这本书是我无意中买下,买来也是搁置了许久,近日闲来无事翻看,却深受感动,原来在这个平凡的老人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关键词:读书,生活,妻子……
作者坂本健一,生于一九二三年,日本大阪旧书店行业的元老。从小爱读书、善绘画,曾受教于著名画家黑田重太郎、田村孝之介。战后,他在黑崎町开了青空书店,与妻子和美努力经营,并因此与田边圣子、山本一力、筒井康隆等著名作家结为好友。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倒不如说这是一本画册。里面刊登了一部分老人家平时店休画的海报,也有书屋里嘱托读者的便签,也有给妻子的情话明信片,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年轻人阅读的厚托。
这本书着实没有什么写作技巧,一点也不文学,有的只是朴实的自述,却让人看后不禁觉得温暖。
这本书就是一个九十岁的老人写给生活和妻子最好的情书。
对书的热爱,伴他一路走过
活着就是学习,要读书,要选择,生命短暂幽微,更要全心全意的卖好书。
坂本先生一生酷爱读书,在战后因生活所迫无奈卖书,没想到书卖得很畅销,便索性开了一家二手书屋,维持着基本开销的同时,也满足了坂本先生的读书欲望。他一生视书为呼吸,为生命,就连回忆年轻时候的各种遭遇和劫后余生,他也归功于自己读书所造就的乐观冷静的大脑。
其实也不无道理,读书让人思考,让人更能客观冷静的对待问题。也许坂本先生一生经营的书屋,就是想要更多的人和书重逢。
坂本先生不厌其烦的提起读书的重要性,其苦心显而易见。现代社会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电子书、速读书各种读书方式方法层出不穷,我们有多久没有塌下心来阅读一本纸质书了呢?
有人会说,纸质书太重了,携带很麻烦。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情不自禁的想去再翻阅一些纸质书,体验书香带来的气息,想象文人墨客的气节
所以,光阴短暂,趁年轻多读书吧!体验不同的人生,看自己不曾看过的世界,让自己的一生变得更加丰富。
有生之年,恩爱与共
“到了这般年纪,不明白的事太多了。曾以为很好的人,其实是个坏人;觉得十分讨厌的家伙,反倒是个好人。总之,在这广阔的世界上,可以信任的只有你一人。我的妻,邂逅决定人生,你就是我的指南针。”
坂本先生和妻子和美的爱情让多少人羡慕、落泪。夫妻二人一生贫穷,但始终不离不弃,我们见过很多种爱情,有矢志不渝的,有相互成全的,可他们确实很平淡无奇,甚至你会想到周围许多的夫妇。但就是这样的平淡又真实的爱情多次打动了我。
坂本书写情书是源于和美的吃醋,每每读到这里我都会觉得这对夫妇是那么可爱。这样的举动坚持了几十年,就连在和美病重住院不能回家之时,坂本先生也是每日一封明信片,里面写进了对妻子的情话和鼓励。这一次次的情书,何尝不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一把年纪的坂本还对于自己颇有异性缘而沾沾自喜,但又害怕自己的妻子,虽然在我们看来这都是正常,但在日本怕老婆可是个奇谈。而和美的纯粹和坚韧,叫人不禁想起了《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同样一辈子不离不弃,不管贫穷与贵贱,甚至在临终前最记挂的还是自己的丈夫沈复。也许他们一辈子没有享上富贵,但他们一直拥有彼此,共同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亡妻的庇佑下,一个人生活也很轻松
不可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正因为有这些日子不顺意,好日子才会闪闪发光。
坂本先生的一生从没有过大富大贵,甚至有时候我总觉得他有一些“不思进取”。守着不盈利的书屋,让妻子在外打拼,可妻子恰恰支持丈夫的信念。版本高价收书是因为觉得不忍让书本落个贱卖的下场,可他又低价卖给读者,为的就是让年轻人买得起读的起。会在书店里为客人耐心推荐书籍。
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贫穷又富有。
和美离去后,我本以为坂本先生会把自己的伤心和难过写进书中,但我却看到了一个乐观坚强的老人。他说:和美就像空气,一直在我的周围,我不用去怀念她。
年近九十的他仍旧在维持着书店的经营,他知道和美在监督他,要他要好好生活。他知道和美容易迷路所以坚信她并没有走远。他要好好过剩下的人生,有书相伴,有和美的气息相伴,他可以静静等待离开世界的那一天。
马克·吐温说:“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2016年7月2日,青空书屋没有开门却也没有悬挂海报。我想,坂本先生已经动身去牵起和美的手,带她继续走我们看不见的人生。
那留下的一张张海报、一封封明信片、一个个便签便是他们曾经在世上最好的证明,让我们记得:有这样一位老人,曾经对生活,对妻子书写过最美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