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难如烟

大概是预估到同学们清明都会回家祭祖的原因吧,尚在故乡的高中同学主动来电相邀,请同学们聚一聚。早已习惯一杯茶、一本书,一部电脑码文字,并以此作为退休生活主旋律,享受着孤独和寂寞的自己,那因红尘洗涤早就平如止水的心,竟然漾起阵阵浪花。

毕竟分别已四十六年,加上长年在外谋生,许多同学似乎毕业后都未曾相逢。如今,热情的同学主动站出来,招集大家一聚,任谁都不会波澜不惊吧。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年轮让我们双鬓飞霜,额前生皱,但那遥远的记忆始终清晰,彷如昨日。

那是一个学工、学农、学军的年代,高中没有文理之说,却又设置了数个“专业”,什么农学、牧医、果林,直接又通俗,还极赋时代特色。只是这专业,会让今日的天之骄子懵圈、一头雾水。

第二学期伊始(1976年初),学校按要求组建政宣班,便撤销了一个农学班,将其余同学分配到另外三个班。阴差阳错,既不会歌,又不能舞,更不会八音迭奏、朱弦玉磬的我,竟然被从山里的果林教学基地召回,加入到这个新的班级。于是,我有了更多的同班同学。

那又是一个全面实行开放式教学的年代,课堂多选择在田间地头、养殖场和苗圃,调整到政宣班后,集镇的大戏台和各大队部(村委会)都成为我们上课的地方。除了农忙假期,每周至少有三、四节劳动课,从事农业生产。就像现在的体育课一样。

学校背后学长们先期挖出的梯田,是我们的主战场,种植的小麦、棉花、芝麻、花生,成果颇丰。大家付出的有汗水,也有血泪。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们全班去挖棉梗。因锄头不够,部分同学便用手拔。由于土壤过于板结,靠手拔根本拔不动,只能借助身体旋转顺势将棉梗拧起、拧断。就是这顺势而为,拧棉梗的同学,将自己的头转到挖棉梗同学挥起的锄头下,造成了流血事件。看到同学受伤,现场即刻混乱,还是年长的同学反应敏捷,当即招呼大家,抬起受伤的同学冲向医院。幸运的是医院离学校只有200多米,因送治及时,受伤不重,虽有轻微脑振荡,好在年轻,康复得较好。

两个冬季,我们同成年人一样,战斗在园田化建设第一线,时间至少一个月。这宏伟工程的目的,在于为土地的机械耕种创造条件。同学们先是按要求,小心翼翼将表层的熟土挖起堆好,再将底层的生土挖高填低,弄得平平整整,最后将表层土壤铺在最上面,便于直接春耕。遗憾的是为生存我远走他乡,不知道那片留下过青春汗水的土地,是否享受到机械化的亲吻,就变成了“移民”的宅基地。每当回乡看到当年全镇民众用最原始的施工方式,手挖肩拉造就的人造平原,如今建起的一排排高楼,心里总有一股醋意在翻腾:我们当年奋战的目的,不是为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打基础,而是帮后人平整宅基地。

建在集市最佳位置的舞台上,辖内中小学的广场上,村委会(大队部)的办公楼前,能歌善舞的同学大放异彩,调丝品竹的同学各显身手,只有我这嗓不在调,手不会弹,脚不善舞的人,完全变成了多余的人,连拉幕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甘做场下真诚的观众,为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呐喊助威。

“巡回”演出的中途,还出现了一件“轶”事。那时农村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很差,绝大多数人上学都较晚,象我这种适龄上学的人真不多。尽管班级里绝大多数同学都拥有了公民权,但毕竟是学生,几乎没人有吃酒席的经历。一次演出后,好客的村干部拿出了自家的“美酒”招待大家,其重点当然是出色的表演者。于是,表演大鼓的同学就成了重点照顾的对象。只是这哥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酒量和酒醉的后果,似乎是来者不拒。结果是酒后失态,他一人追着我们十多人漫山遍野地跑了一个多小时。依然是年长的同学办法多,从他身后突然将醉酒者抱住,其他同学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地上,灌了一壶井水,才使他安静下来。时至今日,相信还有许多的同学还在演唱《那一夜》。

金秋10月,党中央两个决议的精神传到桐柏山南麓时,我们又走进桐柏深处,一家一户地去宣传决议精神。大概是看我从未为班级做过贡献吧,老师指定我为主宣讲人之一,到广播架不了、报纸送不到的水库深处,去讲解决议的意义和内容,将党中央的声音送到深山老林中的每一农户。

最后一学期,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循序渐进,我们坐在教室的时间逐步增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也不断增加,语文、数学、物理出现在黑板上。遗憾的是没有课本,只能油印老师编写的教案,因装订技术过于简陋,稍有不慎,装订被损坏,教案就会随风起舞,教室里响起籁籁的声音,犹如风铃轻撞,悦耳优美,让安静的课堂漾起丝丝涟漪。偶尔还会惊动全神贯注沉浸在教学中的老师,让连贯的教学戛然而止。

大概是师生都未能预见高考能够恢复吧,大家都没有准备好,教学进度也就十分缓慢。一个学期(扣除农忙假期,也就3个月时间)结束,数学完成了曲线部分,还算触及高中教学的皮毛,物理来了点并联、串联,百分百的初中内容。时间一到,我们就被毕业了。那时的就业可没现在的难度大,农村娃直接回家参加“双抢”,甘洒热血修地球,实现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捧着城镇饭碗的同学,也通过各自的途经,找到合适的地方,成为下乡知青。

我还有一段其他同学都没有的经历,那就是学校气象哨的骨干。每周都轮流值班,按时观测登记各种气象指标,有气温、地温、空气湿度、风向、风力等等,收听县气象站、省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和高空气象数据,绘出每天的高空气象图。最幸运的是我竟然被送到县气象站进修,时间为半个月。跟随气象工作的“前辈”们,同吃、同住、同观测并记录,让我有些沉醉这神秘的预报,当考试过线的消息传来时,我还想将气象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只是因为兄长的说服,我才改变了初衷。

别看气象站的选址都是在郊区,但那时的县城如同今日的乡镇,进城也就10多分钟的路程。休息时,我独自进城几次,圆了我要进城的梦想。否则,高晓声《陈奂生进城》的主角,很可能就得换成我的名字。

时光从指缝中流淌,岁月在年轮里更替。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早已霜染华发,步入银丝队伍,享受人生的后半程。可一想起当年那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生龙活虎、战天斗地、和睦相处的时光,全身便似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仿佛又回到那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脑海中涌现的全是当年的画面,真是往事难如烟。

我如此,相信当年的同学们都有同感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