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带了包“榴莲味”咖啡(很奇怪吧,居然有榴莲味的咖啡,孩子妈泰国旅游带回。)去公司,泡开后引起了办公室小伙伴们的小骚动。受不了榴莲味的都在寻找“臭味源”,大声指责谁是始作俑者。搞得我很是尴尬。一来,我没想到这榴莲味的咖啡味道居然那么大,自己也吓了一跳;再则,那么多人不喜欢榴莲受不了榴莲味反应之大也让我措手不及。
所以,今天也就对有些人为什么不喜欢榴莲,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自己的一点分析。也是对《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的另一个学习笔记。
当代心理学主要有以下七种观点: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观点(biological perspective)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从生物学观点来看我们之前的“榴莲味咖啡事件”。我想我们可以对部分人群进行基因分析,然后发现厌恶榴莲味的人可能存在或缺少某个基因,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榴莲味“先天”的抵触。也就是说有些人也许天生就不喜欢榴莲味。我想这种天生的对榴莲味的反感很难后天去改变吧?
相关研究可以看下关于香菜的一个研究:
2012年,Nicholas Eriksson等人做了一项研究,考察了14604名讨厌香菜和11851名喜欢香菜的人,用统计方法试图找到相关基因——他们发现在1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名字叫OR6A2,这个基因是和鼻子里的嗅觉感受器有关的。这个基因中位点rs72921001的核苷酸碱基对如果有A,就不会讨厌吃香菜,否则,就有很大几率讨厌吃香菜。
心理动力学观点
根据心理动力学观点(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从心理动力学观点来分析,可能就麻烦了。可能需要经过细致长久的交谈,以发掘婴幼儿时期或童年时期的相关经历是否和“讨厌榴莲味”这件事情有关联。比如婴儿口欲期,压抑与自我防御机制,都可能是心理动力学的原因。
行为主义观点
那些持有行为主义观点(behaviorist perspective)的人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ging),一种由一个刺激或事件预示另一个刺激或事件之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有机体学习在两个刺激——一个先前不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和一个天生能诱发反应的刺激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联想。
提到经典条件作用你可能感到陌生,但是说到巴浦洛夫的那条狗,我想大家就会熟悉很多了。有的时候我们就是那条“狗”,有一部分人讨厌榴莲味,可能是闻到榴莲味,让他联想到某件让她不悦的事情或人。比如小时候她最讨厌的继父每次从外面带回一个榴莲,也就意味着要对他施暴,久而久之,就对榴莲味与随之而来的施暴有了条件联系。(大脑很神奇,故事、例子越奇特越有利于记忆,所以我也尽量打开脑洞。)
行为心理学上还发现:个体,仅仅是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被惩罚后,才在后来或者做出类似行为,或者抑制该行为。这就是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仅仅看到亲近的人,比如父母、哥哥、姐姐看到榴莲或闻到榴莲就避而远之,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我们也“习得”了这种行为。(我想很大部分人属于这种情况,中招。)
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在这种观点中,人既不是由弗洛伊德主义者假设的强大本能力量所驱使,也不是由行为主义者提出的由环境因数所操纵。相反,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根据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所以面对榴莲味,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没有理由,哼,我就是讨厌这个味道嘛,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讨厌不行吗?离我远点,榴莲......
认知的观点
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是作为对行为主义的局限的另一个挑战而出现的。认知的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从认知的观点看,人们行动是因为他们思考,而人们思考是因为他们是人类——已经被精细地构造好去这样做。
榴莲的味道,这让我想起臭屁的味道。额~太难闻了,我想每个人都受不了臭屁的味道吧?怎么会有人喜欢这种味道呢?我想我是很难接受这种味道的。如果我接受这种味道,不是显得我很另类,别人会怎么看我呢?我得坚持我不喜欢这种味道.......
进化论观点
进化论观点(evolutionary perspective)寻求把当代心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中心思想——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联系起来。自然选择的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他们的基因)。心理学中的进化观点认为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以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
老鼠去品尝一种不熟悉食物时,会仅仅吃一点,只有当它没有感到不舒服时,才去更多地取食。反过来,如果让老鼠感到不舒服或生病了,老鼠将再也不会食用有这种味道的食物。这种现象称为味觉-厌恶学习(taste-acersion learning)。与非常脆弱的许多经典性条件联结不同,味觉厌恶在一次经历后会永久保持。从生物遗传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遗传能力对于物种生存价值的重大意义。
我们的祖先对怪异味道的食物,始终保持一种警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陌生奇怪味道的警觉保证种族的延续。进而,我们对榴莲这种怪异的味道,之前未曾闻过接触过的味道有种天生的警觉。
文化观点
持有文化观点(cultural perspective)的心理学家们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榴莲是热带水果,主要产自东南亚一带。东南亚的人当然是习以为常,经过世世代代的遗传,他们已经习惯了榴莲味,并经过父母等长辈的确认榴莲是美味的事物,并且营养价值丰富。所以对于东南亚的人对于榴莲可能是爱不释手。而对于生活在温带或高纬度地区的人们,对于榴莲这种罕见的又具有极其“古怪味道”的水果是要有一缓慢的接受过程。
据孩子妈上次泰国见闻,就算盛产榴莲的泰国,在公共场合吃榴莲也是被禁止,被视为很没礼貌的行为。
P.S.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任何东西总有人喜欢,总有人不爱,这都很正常。
以上,只是为了加深对心理学七种观点的理解,举个栗子从不同观点分析的一个尝试。每个观点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去分析某个事件,都需要丰富的相应知识。这里我只是简单的分析,本人拙见也只是基于目前现有知识的一点理解。不对或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帮助我成长。
P.S.S.
最后温馨提醒:在公共场合,我们的很多言行要多为旁人着想,尽量不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悦。所以喜欢榴莲的小伙伴们,要考虑下不吃不碰榴莲的小伙伴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