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上班路上要穿过一个街心花园,经常看到很多早起的老先生老太太们锻炼身体,锻炼的方法是五花八门,有拿着大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字的,有拿着长鞭抽陀螺的,当然也有大妈们的最爱:广场舞。
最先出现的那个广场舞团队跳的动作相对算是小众,类似舞蹈,动作不是特别有规律,音乐也不是特别有节奏的那种,看着有点难度,人也少,就五六个,每天早上经过的时候就看着她们乐乐呵呵的扭一扭,也蛮开心,直到拐角的绿化带后面又出现了一个广场舞的队伍。
另外一个广场舞的团队从出现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因为她们从我发现的那一天起人数就比这边有压倒性的优势,绿化地后面的三角地带挤满了人,甚至连我这样的路人走路的人行道上也站着很多人跟着她们的动作在学习,她们的动作很简单,简单到不太好意思称之为舞蹈了,就是对身上的一些穴位进行敲敲打打,根据我经过的时间早晚,分别见过敲百会,敲曲池,还有腘窝的委中穴等,动作单一有规律,敲完这个敲下一个,除了每天固定的团队,经常有经过的散客看见了也停下来跟着敲一敲。
关于这两个广场舞团队在人数上的差别,不用仔细想我就能知道原因,首先从可操作性上来讲,第一个团队的舞蹈动作偏难,没有跟着学好几天,肯定是个跟不上趟儿,贸然的去跟着别人跳,动两下就不知道下面该什么动作了,也是蛮尴尬的,而第二个团队就不一样了,动作简单好学,可重复性强,就是对着某个身体的穴位敲敲打打,说到这,我对发明这套操的人还是蛮敬佩的,我们学的穴位,都是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尺长伸肌腱与哪哪的凹陷,拗口又难记,人家这套操,简单几句话就能让没接触过医学的大爷大妈们基本找到某个穴位对着敲打,也是本事啊,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再从跳广场舞的动机上说,去跳操的都是希望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偏多,因为年轻人大都会选择跑步或者瑜伽这类相对更剧烈些的运动,年龄稍大的才会去跳广场舞,跳舞的目的也单纯,就是锻炼,第一个团队可能可欣赏性更高一点,但是也仅此而已了,而第二个团队对老年人的吸引可就大的多了,你想啊,没事在家里都喜欢看看养生节目,听专家介绍介绍多按压哪个穴位好,可以保健,这每天把全身的重要穴位敲打一遍,肯定是益处多多啊,也难怪大家都早起来跟着练呢。
还有一个现象比较有意思,那边人多的队伍,基本上没有在跳操期间相互说话的,偶尔带队的带教会提两句要领,比如对着哪里敲打更准确之类,而这边人少的队伍,虽然人已经很少了,但是基本没有全员出动的跳过,总有一两个人坐在绿化带边上的花池上嘀嘀咕咕,类似:谁谁,每次都说我们跳的不对,这不好那不好,你让她跳吧,她又不肯跳,真烦人!旁边的阿姨也搭腔:我也发现了,就是就是……
我暗自可笑,这跳个广场舞,还跳出了小团体的办公室文化呢,呵呵。
本来每天都经过看到这两个只隔了一个绿化带的广场舞团队有这么大的差别感觉蛮有意思,我就想写写,不过今天早上起来看见个有趣的现象,这边人少的这组,今天开始统一服装了:清一色的蓝色短袖加蓝色裙子,跳起来很是飘逸,但是,还是有俩坐在旁边搞“办公室文化”,当然,人还是很少……
突然觉得有点感悟,这两个跳广场舞的团队竟然让我对于团队的建设有了点小小的体会,一个团队要想吸引人,首先是团队的内容,必须要吸引人,能抓住追随者的心理,就如这敲穴位组,就是凭着简单实用且保健,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而这跳舞组,就因为难度大且实用性小,难以吸引人。
其次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家都把心思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也就是跳操这件事,不去关注其他的,自然队伍会越来越壮大,而把注意力都放在“小团体文化”,总想拉着这个说说另外一个,体现自己“舞技”高超的人,肯定是排斥了自己的成员,难以拧成一股绳了。
最后是团队发展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跳舞组太过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而忽视了内部建设,影响了她们追随人数的根本原因是她们舞的编排,难以让大多数人接受并学习,一味的去统一服装,而不去改进最实质的问题,肯定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