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宠女儿几乎成了潮流,爸爸对女儿更是百依百顺,不但要什么给什么,甚至女儿没想到的东西还时不时买来巴结巴结,就是为了能讨女儿开心。
我在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有人晒朋友圈,带女儿出去旅游,给女儿买房卖车,好像钱花的越多越开心。
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加一个弟弟,碰巧都是生的女儿,虽然都是工薪阶层,却都把女儿送到国外留学,不惜代价也要把女儿培养成才。
我自己也有两个女儿,为了她们全方位服务,不但要挣钱养家,还要当司机,搬运工,随叫随到。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形容父女之间温暖而难以割舍的感情,但其实父女关系也是随时代在变化的,现在的宠女儿首先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过去不要说在旧社会,就是在我成长的60,70年代,对女儿格外关照的恐怕也并不多见。
以往,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男人都想有个能给自己传宗接代的儿子,对儿子寄予厚望,并对儿子重点培养,不但希望他能自己有出息,也为了今后能光宗耀祖。另外,有一天老了,也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依靠,为自己养老送终。
父亲对女儿的要求往往淡化不少,觉得女儿早晚是要出嫁的,结婚后就不再是自己家里的人,因此也很难再发号施令,总是感觉又隔了一层,而这种想法在农村恐怕更为盛行。
我成长在一个有四个孩子的大家庭,哥仨加一姐姐:哥哥被送去参军后来提干成了军官;姐姐本来考上了重点高中,但父母认为那时刚刚恢复高考,竞争十分激烈,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不大,遂说服姐姐放弃高中改读技校,以便早点工作帮助照顾家里;家里把升学的希望寄托在我一个人的身上,弟弟高中毕业则考上工商局成为国家公务员。
虽然姐姐后来自己不懈努力又考取了电大,拿了大专文凭,但没能参加高考成了她的终生遗憾。
问题是女儿不被重视,但老年以后往往最依赖的却是女儿。我们家哥仨忙于各自的工作,我和哥哥都远在外地,弟弟每天早出晚归,真正帮助家里照顾父母最多的还是姐姐,我们只能在金钱上提供些支持,或借出差等找机会回去探望,很难舍弃事业再回父母身边尽孝。
我有不少朋友和同学的家庭也跟我家一样,被重点培养的孩子往往最后离父母很远,家中很少能指望得上,越是不被重视和溺爱的孩子,往往最后是照顾和陪伴父母最多的。
都说父母对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但生活中即使一个家庭内部也很难做到公平,而孩子最后回报父母的也千差万别,往往溺爱最多的却回馈最少。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在改变,一是自己有了老保收入,二是医疗条件改善,老人们变得越来越独立。
随着时代变迁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让女儿的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已经今非昔比,从原来的帮父母干活儿养家糊口,到现在的小公主处处说上句,万千宠爱于一身,男女的差别已经大大降低,有些甚至超过男孩的待遇。
当然,每个家庭个案都有不同,世界上也还有千千万万个没有得到很好照顾的女儿,愿有一天她们都能成为父亲的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