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六班 冯旖彤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选自于《论语译注·季氏》,讲述了孔子与学生议论“将伐颛臾”的故事。
孔子在一开始说教学生的时候引用了一句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看似是引用了周任的话,又是历经千古流传至今的一句成语,多么拥有说服力。就正如写议论文的时候,每个观点的段首,若采用拥有威望与说服力的人物曾经发表过的言论观点来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加能让读者信服。但是这立足依据也得和自己的观点相对应的,而反观孔子引用的道理论证说明的却是“能够施展才能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做那个官。”,孔子想表达的是:你既然不能胜任就不要去做了。可是冉有在这件事情上并非体现出他没有施展出自己的能力,季氏是冉有要辅助的人,冉有在这件事情上面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并非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跟国君昏庸无能便要怪罪到大臣头上一样,这可以与出自《三国演义》中“扶不起的阿斗”对比一下,刘禅昏庸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难道这事还能怪诸葛亮等大臣的头上,历史上诸葛亮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怪诸葛亮头上。再者,“扶不起的阿斗”现可用于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若季氏是个思想十分顽固的人,那冉有就本不应该背负这样的罪名。
孔子在后面的说教用了一处比喻“虎兕出于柙中,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看似用了现代写议论文所用到的比喻论证,可是这比喻并不恰当,所以论证也并不准确。孔子要表面上说的是“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在匣子里,是谁的过错?”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季氏做了如此错误的决定你却没有制止他做,是冉有你的过错。”但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孔子把季氏比喻成猛虎犀牛和龟甲宝玉,把冉有比喻成猛虎犀牛的看护者和龟甲宝玉的守护者,这两种比喻的不合理就非常明显了。
季氏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人类,人类与猛虎犀牛和龟甲宝玉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人类不是任何一件完全归属于某个人的某一件物品,所以季氏与这比喻拥有着本质区别。再看,冉有被比喻成看护者、守护者,冉有对于季氏而言只是一个辅助的臣子而已,冉有根本没有看护季氏的权力,他拥有的权力只是向季氏提出自己的建议而已。这放在今天也可以看看政协与人大的区别,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并非履行国家职能。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国家权力。政协委员提出建议称为提案,而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称为议案,人大代表的议案一旦通过便具有法律,而政协委员的并非如此。此处孔子把辅助者与看护者的权力混为一谈,可见此处的比喻也不恰当。
语言是一门艺术,带文学性、思辨性、批判性的目光去看待艺术。艺术的本质是赞成或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他不是给显示拍照,他或是肯定现实,或是改变现实,毁坏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