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新或者温经汤

①AI创新

我切换了一个qq号,发现原来喜欢写东西的老师,风格竟然大变,这些天一直在发视频。

我打开两个来看,一个是关于美学的,一个是关于中药的,写得叫人叹为观止。我暗暗惊讶他的内功,怎么可以这么好呢?而且好得让我不知所措。

他把每一味中药,写成了一篇500-800的短文,并且模拟各大名家的文法,融情融景融人生,把中药写成了世界上的精品,每一味药跟人道心道和天道相印。

您看,他写的川芎——现代人的瘀,多是静止的刑罚。

程序员久坐成血栓的河床,文案员肩颈结出酸痛的礁石。川芎便化身冲锋舟,携薄荷的清风、羌活的烈阳,在僵硬的流域里破冰航行。它让停滞的重新流动,让板结的恢复呼吸——原来生命最深的慈悲,是允许万物如歌般行进。

还有小建中——建中汤这方子,寻常得像个老熟人。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再加一味饴糖,都是厨房里找得见的物什,合在一处,却成了医家调理虚劳的至宝。

人说它治的是“阴阳两虚”,这话听着玄妙,其实不过像修补一件穿旧了的棉衫——里子也薄了,面子也松了,需得细细地絮上新棉,里外一起暖和。

天哪,那这哪是人写的,简直是神写的。突然之间,对他肃然敬。几年不见,这位老师既然涉猎了好多领域。我之前只知道他喜欢美学和诗歌,去年才发现他喜欢佛学,今天才发现他对中药这么感兴趣,还这么有研究。

我读过一些中医书,没有哪个大家可以把中药写得让我这么爱不释眼。我忍不住把他今年的日志都看完了,尤其是10月份的。

看到最后,我发现大作者竟然是Deepseek。但用户思想是种子,Ai执行是土壤,两者之间杂合的一些杂交品种,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对于AI,总是携带着一些人工智能的痕迹,能够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是刷到最后,总会发现其弊端。越是美得天衣无缝的文笔,越是让人心生怀疑。

所以,现在的一些作品,我们心中要有三个作者的准备,提供思想的用户、Ai的执笔、还有来自源头的神秘作者。

科学的尽头是 X 学, X 学的尽头又是什么呢?私以为是充满大爱、智慧和创造力的心。

②温经汤

药柜的深处,有一方抽屉,总散发着与其他格子不同的气息。它不似黄连、黄芩那般,带着清火的峻急与苦寒;也不同附子、肉桂那样,透着一股子扶阳的霸烈。它的味道是复杂的,沉沉的,像秋日晒透的泥土,又像陈年箱底里翻出的、祖母那件细软绸袄的味道,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枯萎的花香。那抽屉上,贴着一条微微泛黄的桑皮纸,上面是墨色沉静的三个字:温经汤。

这方子,我轻易不配。它不像治风寒感冒的汤剂,那般寻常;也不像清热泻火的方子,那般急切。它要等的,是一种特定的时机,一种特定的人。

那多是入了深秋,或是腊月将尽的时节。来的,常是些妇人。她们多半不再年轻,眼角有了细密的纹路,像是干涸的河床上留下的印记。她们的手,有些冰凉,即便在暖室里,也难得温热起来。她们说话的声音,也常常是轻轻的,带着一点疲惫,一点欲言又止的隐痛。她们会说,小腹那里,总觉得冷,像是揣着一小块终年不化的冰,遇着风寒,或是劳累了,便隐隐地坠痛。月事也总是不太顺遂,不是来得迟迟疑疑,色淡如水,便是淋漓不尽,拖泥带水。那血色,不是鲜活的红,而是黯黯的,像隔夜的茶。

这时候,我便知道,该请出这“温经汤”了。

拉开那方抽屉,里面的药材便一一呈现,不像将军,倒像一群默默的老友。吴茱萸是温热的,带着些辛烈的香气,像个耿直而心肠滚烫的汉子,专去驱散那胞宫里的沉寒。桂枝是枝头的暖意,能通脉,将那快要凝滞的血流,重新温柔地推动起来。当归、川芎、芍药,这三味,是养血调经的君子,默默地濡养着那已显枯竭的土地。丹皮是一点清透的凉,像给闷热的屋子开一扇小窗,防止那温燥的药力,化成虚浮的邪火。阿胶是黏稠的、黑亮的,如同最醇厚的墨汁,它不言语,只是默默地、一点点地去填补那已显亏虚的阴血。麦冬呢,是润的,像一场悄无声息的春雨,生怕这大队温热的药物,耗干了本就微弱的津液。人参和甘草,便是那坐镇中军的元帅,稳稳地守住那化生气血的脾胃之本。

我将它们一一拈出,放在那杆用了半辈子、星角已磨得圆润的铜秤上。每味药的分量,都需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不像“小青龙”那般,需雷霆万钧,一举破敌;这更像绣花,更像抚琴,要的是一份绵长而精准的温柔。药配好了,摊在素白的纸上,颜色深浅不一,气息温凉杂陈,却奇妙地构成一种和谐的、如同秋日原野般丰厚而安详的画卷。

投入陶罐,文火慢煎。那药香,起初是各唱各的调,渐渐地,便在水的调和与火的催逼下,融成了一曲低沉而浑厚的合唱。那是阳光的味道,是土地的味道,是枯萎又重生的草木的味道。它不刺鼻,却极有穿透力,能填满屋子的每个角落,连空气都变得沉静而温暖。

药煎成了,是深深的红褐色,像陈年的老茶,又像稀释了的血。我将其倒入一只厚壁的瓷碗里,递给那等候的妇人。她双手捧着,那碗壁的温热,似乎能一直暖到她的指尖。她小口地呷着,眉头或许会因为那略带辛苦的滋味而微蹙,但渐渐地,一股暖流会从胃里缓缓地向周身扩散,那一直冰凉的小腹,会感到一种久违的、融融的暖意,像是冻土终于迎来了春天的太阳。

我看着她饮尽,额角渗出细汗,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活泛的红晕。这哪里是治病?这分明是一场仪式,一场用草木之精魂,去温暖、去修补一个被寒与瘀、虚与损所侵蚀的生命的仪式。

这“温经汤”的灵魂,不在“温”,而在“经”。它所温暖的,不止是那条狭义的、主管月事的“胞脉”,更是人体那身之根本、生命之河流的“经脉”。它要打通的,是寒邪凝滞的气血;它要补益的,是日久亏虚的根本。这其中的道心,便是“通补兼施”的圆融,是“温润濡养”的慈悲。它深知,有些枯萎,非一日之寒;有些伤痛,已深入腠理。它不急,不躁,只是用最敦厚、最持久的力量,去化开那经年的冰霜,去唤醒那沉睡的生机。

这剂汤药,熬的是药,暖的却是女子的一生。它让我想起北方的土地,历经严冬,万物肃杀,但只要地气是暖的,春风一来,便又能生出离离的青草。这温经汤,熬的便是这一口绵长不绝的“地气”呵。

(我用AI仿写【温经汤】,用的雪漠风格,没想到还真有几分相似,如果拿《伤寒论》的方剂都给它写一写,是不是更有意义与智慧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好多女性朋友跟我讲,说奇怪,自己这个身体呀冬天怕冷,夏天怕热。 怕冷是阳虚,怕热是阴虚,既怕冷又怕热是阴阳两虚。有...
    意为七阅读 3,229评论 0 18
  •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
    de7c69bfb64b阅读 9,812评论 0 7
  • 流传在民间的200多个秘偏方,读完后你就会发现,养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最好背下来! 1、伤风感冒:葱白带根须、生姜...
    朱氏联谊会阅读 41,246评论 0 9
  •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
    淡然若水_7987阅读 2,828评论 0 1
  •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
    听莲阅读 5,40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