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都是从“孩子”走向“大人”的。孩提时代的我们,总对父母有着至高的崇拜。我们总希望他们不质疑我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信任他人、要守诚信。我们一直执行得很好,我们学着不说谎也不欺骗。可为什么当长大后的我们换上了父母的角色,却反而开始变得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呢?
因为在我们眼里,孩子因为“是孩子”。
他们说的话也常被我们当成童言,当成玩笑话,甚至谎话。当孩子在我们身上得不到肯定,他们就会被迫选择一种让你能够肯定他们的方法。
02
以前看过的一类教育杂志里,插入了一封“母亲的求助信”。
信的内容大概说的是那位母亲因为偶然听说女儿与同班的一位男生交往过密,便对女儿进行严厉的训斥。但女儿却一再解释,他们之间只是正常的学习往来,根本不是母亲想的那样。
但母亲不但拒绝相信,还为此讽刺、挖苦她。于是女儿便不再辩解,也不再听母亲的话。她开始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最终,原本成绩很好的她在高考时却落了榜。
你看,明明神经过敏的是那位母亲,但病变的却是她的女儿。她想帮孩子抵挡掉外界的一切伤害,却忘了自己也身处“外界”。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你、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又怎么会信任你、依赖你呢?
03
“不要骗我了,我知道的!”“真的假的?”“哦,是吗?”这三句看似极其普通的话时常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作为大人,我们总会对孩子所说的话追问真假,总会对孩子所做的事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是与生俱来的,但父母却不是。
我们觉得这很正常,这是惯性思维。但我们却从未细思,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到底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大人的疑心太重,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
原本并不太糟糕的事态也可能会走向极端。
就好比一个孩子,父母总怀疑他会变坏。
因此只要孩子回家回得晚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他。慢慢地,这个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已经一无是处了,于是他自甘堕落,最终成为一个坏孩子。
很多时候你的惯性思维也决定了孩子的惯性行为。
04
当父母的总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孩子现在不和我谈心了?为什么孩子总对我有所隐瞒?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会更为强烈,他们会更在意自己的隐私。有些父母总喜欢向别人提及自己孩子的“小秘密”,更有甚者会当着孩子的面向外人讲述一些令孩子很尴尬的事情:也许是不小心尿了床,也许是他们睡觉流口水。
这的确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错。但当孩子向你敞开心扉,对你诉说心里的秘密时,你却转头就将他们视为“秘密”的东西公然摊开。
当孩子对你有了意识上的疏远时,到底错的是你,还是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