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的终点
你真的需要时间来摆脱贪欲吗?我们的习惯、传统、生活方式一向暗示着:“我将克服我的恐惧、忌妒、不妥感。”所以,心才会习惯于心理上的时间感——明天,或是许多个明天。现在,我们要向它提出质疑。我们认为,时间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不需要时间来摆脱贪欲。换句话说,如果你摆脱了时间感,你的贪欲所指望的明天就不存在了;你会立刻采取行动来袭击它。思想从怠惰之中发明了心理上的时间感,以此作为逃避、拖延以及沉溺的手段。
你能不能在心理上解除掉“明日”的概念?请深入探索一下这句话。以你的焦虑或是性欲为例,假设你认为借着某些感官活动,你将达到你渴望的目的,但这“达到”本身不就是时间的活动吗?你能看到这个真相吗?看到的那一刻,欲望不就止息了吗?或者对你而言,这只是一种概念罢了?
心一旦陷入时间感之中,并且发现“明天”这个概念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幻觉,或是为了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纯然的觉察和行动,而不再出现时间的隔阂了。若想认清真相,你需要具备一颗极其认真的心,一颗会对自己说“我想弄清楚”的心。
冥想即是时间的终止。从此处到彼处,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时间,但心理上的时间感是不存在的。这是个不得了的真相,因为这么一来,我们立刻超脱了所有的传统。传统说我们需要时间,需要渐修,才能触及上帝,这项发现也意味着希望的止息。希望暗示着未来,希望就是时间。当一个人感到忧郁、焦虑或是觉得自己不妥时,他一定想学会解脱和进阶的方法。可是一旦认清心理上的未来是不存在的,你自然会去面对真相,而不再抱持任何希望。
我们刚才对时间所进行的探索,就是冥想的起步。这便是冥想的一部分工作。
若想发现那个超越时间的东西,我们就得抛却所有烦恼。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各种烦恼:个人的烦恼、集体的烦恼、国际的问题等。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请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你会有烦恼——性方面的烦恼、想象出来的烦恼、失业的烦恼、自觉有所不妥,或是在心中自忖:“我想上天堂,但是我办不到。”生活之中有可能完全没有烦恼吗?这意味着烦恼一产生,就要被立刻消解掉。拖延是一种时间的活动,它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但烦恼到底是什么?烦恼的产生意味着有些事你还没有彻底了解、解决和结束;你为它担忧,考量再三,你无法理解它,日复一日地挣扎着。心就在这个过程中受损了。你能不能在内心里看到这个真相——不是在头脑中,而是在内心里?你能不能看到那些有烦恼的男男女女,其实是陷入了时间感之中?假如心智解脱了时间感,他们就能立刻解脱烦恼,不是吗?心里只要一产生时间的概念,譬如“我需要时间来解决它”,你就脱离了事实,这才是真正的烦恼。如果你深入探索这件事,你的烦恼很快就会被消除。但心必须先拥有观察的自由。
若想探究那个超越时间的东西,你必须跟众生保持联系,但只有心中出现了爱,才能拥有这种一体感。爱不是享乐,不是欲望,也不是去满足你自己的需求。缺少了这份爱的品质——不管你怎么修炼;倒立也好,穿上花哨的袍子、把余生都花在打坐上也好——你都不可能修成正果。要想找到那个超越时间的东西,你必须在关系之中学会爱以及深刻的情感交流,而这些都不是思想的产物。只有当心中不再有烦恼时,爱才会出现。
冥想就是毫不费力地让心完全安静下来。费力的冥想意味着其中还有时间感、挣扎以及想要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因此,你能不能毫不费力、完全不受控制地进行观察?我在用“不控制”一词的时候,心存犹豫,因为我们正活在一个过度放纵的社会里——你可以为所欲为,而且是越愚蠢越好:吸毒、性放纵、穿戴着毫无意义的衣饰。演讲者现在所用的“不控制”一词指的是,在纯然的观察之中,掌控性是没有必要的。切莫自欺欺人地对自己说“我正在进行纯然的观察,因此我完全不需要控制自己了”。然后便径自沉溺于自我之中。这么一来,你就变得毫无理性了。一颗被掌控的心是受制于思想的,而思想总是有限的,然后它又从这种局限之中产生某种欲求,于是它说“我必须掌控”。这样的心已经变成了理念的奴隶,它就像一个信仰非常坚定的人,再也无法自由地思考;它已经变成某种概念或某种结论的奴隶了。
一颗处在冲突之中、充满着烦恼的心,一颗尚未解决关系问题,因而缺乏爱的心,是不可能有所超越的。它只会误以为自己已经超越了原先的局限。它可能会制造出自己已经开悟的幻觉,而事实上它并没有。如果我们能够认清,并且已经深入到可以放下人类所有的局限时,我们的心、所有的感官和人脑之中,就会产生无比强大的爱和智慧。然后,我们才能继续探索下去。
静心指的并不是身体保持静止不动,它不需要固定坐姿。你可以躺着,做你喜欢做的事,但是身体必须完全安详。你不能去刻意控制身体,因为一有强制,内心就会产生冲突。心有了自由之后,才会彻底安静下来,然后才能进行观察。这并不意味着有一个“我”在进行观察,存在的只有观察而没有“我”。如果有一个“我”在那里观察,就会产生二元对立及界分感。“我”或“你”都是一种自我感,它是由过往的记忆、经验、烦恼以及当下的问题和焦虑组成的。如果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的话,“我”的存在感就会消失。现在正在进行观察的并不是“我”,而是纯然的观察。
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就是真正的冥想:一种对自我的探究,一份自我觉察,或是去了解自己所有的问题、欲望、压力、冲突及痛苦。你必须去观察你的内心在关系互动时所产生的反应,这样觉察力才能运作。跑到树下去打坐是观察不到什么东西的,只有在关系互动时,你才会产生反应,假设你的心目前正处在一种没有烦恼、没有掌控性、毫不费力又不用意志力的状态,意志力就是欲望的精髓——“我将要”、“我想要”或是“我必须”都将成为陷入时间感之中的欲求。为了达成某件事,我必须运用意志力来得到它。假设你的心已经摆脱了这一切,假设你已经深入到这种程度了,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人类一直在追寻这个神圣不朽的东西,他告诉自己说:“我已经彻底理解了我的人生,现在还有什么更具有超越性的东西存在吗?”所有精神上的追寻必须止息,因为如果你一直在追寻上帝、真理或任何一种东西,那么你很可能在借着这份追寻来满足自己的欲求,或是想解决掉自己的问题,舒解自己的性冲动。“追寻”意味着一旦发现了自己所追寻的东西,你一定会认出它来;而它也一定能满足你的欲求,否则你会将它抛到一边去。你会希望它能解决你所有的困惑——但是它不可能办得到,因为所有问题都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声称自己在追寻真理的人,其实是非常不平衡的,他其实是在与自己开玩笑。因此,这一切活动如果都停止了,心就会在纯然的观察之中彻底寂静下来。超越这份觉性之外的东西是无法描述的,任何一种对它的描述都是只言片语罢了。
你所能做的只有默然不语,但假设你遇见了具有同等能力、同等热情,又处于同样层次的人,你自然会跟他产生共鸣。不过,爱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以同等热情、同样层次与某人产生共鸣?这不就是爱吗?我指的并不是肉体上的爱欲,而是一种没有欲求的爱。以同等热情、同样节奏与某人产生共鸣——这便是爱。
如果这样的爱出现了,而你的心也有了空寂的品质,你的沟通就不需要言语了。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的神交,也就是完整地分享某种无法言喻的东西。当你付诸语言的那一刻,它就不见了,因为言语并非真实的东西。
现在我们探索到哪儿了?我指的是迄今为止,你已经听到、学习到或看到什么程度了?还是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堆说辞罢了?或者目前你已经有了深刻的转化,并且摆脱了自己所有的烦恼和恐惧,心中因此而产生了不朽的馨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