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记: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自我觉醒的旅程
我认为一个喜欢写日记的人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善于反思,同时内心情感丰富细腻的人。写日记是一种自我治愈的妙招,许多不便对他人倾诉的言语,我们都可以在日记之中尽情释放。
第一次知道《安妮日记》这本书,是在奥托·弗兰克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弗兰克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唯一一个幸存者。安妮是弗兰克的小女儿,1945年2到3月不幸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中病故,年仅15岁。这本日记记录了她被捕前25个月的密室生活,记述了二战期间一个犹太少女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战争结束后,幸存的弗兰克为了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整理出版。
二、密室生活:犹太少女的苦恼与希望
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处可见,安妮一家藏匿于密室之中,即是幸也是不幸。幸运的是暂免于难,不幸的是失去自由、日日处于被捕的恐惧以及困窘的生存环境之中。
1942年6月12号,可爱的安妮收到作为生日礼物的日记本之后非常兴奋,开始写日记并为自己的日记本取了个名字——凯蒂。这让我想起初中的自己,上初一之后,我也喜欢上写日记,并为自己的日记本取了个名字:小熊,如同安妮一样把日记本当成自己的贴心挚友。
日记中,我可以看到一个犹太少女在青春懵懂的年龄中对密室生活的种种思考,生命的觉醒,对自己灵魂的探索,对友情与爱情的渴望,对于和平的渴望。
两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面对着争吵不休的大人,每天都面临大人们的种种指责与打击,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妄自菲薄,反而是活得更加清醒勇敢,通过写日记不断地见证着自己的成长。
在阅读《安妮日记》的过程之中,我惊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就对生命有着如此清晰的认知,在周围的大人们的一片否定声中,她仍然对自己满怀信心,并意识到一个好的自己与一个不好的自己的对抗,发现内心深处真正纯真善良的自己,在不断的要求自己进步。
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要是一个人可以真正做到每天都审视自己,那么每个崭新的日子开始之前,你就能改变自己,不断向前进,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只有内心空明宁静,才能所向披靡。”
小小的安妮竟也是一个哲学家,在她十几岁为数不多的人生经历中却比绝大多数活了几十年的人还要活得通透。她明白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是非常难的,同时内心深处她渴望能够有一个灵魂知己。她与彼得经历了从互相嫌弃到建立友谊,再到懵懂的爱情,后来她意识到彼得并不是她内心渴望的灵魂知己。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的是她孜孜不倦地思索,对坚持理想的信心。
小小的安妮经历着战争动乱年代,到处是对犹太人的迫害,艰辛的生存环境,仍然坚信人类的本性是美好的,也坚信人类所遭受的苦难会结束,和平和安宁都会到来。在战争的年代,人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生命时刻也面临着威胁,反而促使她对自己的灵魂和精神本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在最后一篇日记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己灵魂的审视。
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纳粹集中营中每天有大量的犹太人被迫害。尽管安妮对和平充满希望,可惜她最终未能撑到战争结束,密室被发现后被押送到纳粹集中营,仅半年,她就病逝于集中营之中。幸运的是她的日记被一个清洁女仆发现,最后被转交到她的父亲手中,由她的父亲整理出版,我们才得以见证战乱年代中一个犹太少女的心路历程。
三、十几岁的自己
在阅读日记的过程之中,我也时常想起十几岁时的自己,那时的我刚上初一,正面临青春期的懵懂,特别喜欢写日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别人的初中是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无忧无虑中成长的,而我的初中与高中时代,由于父母在外做生意,我需要照顾弟弟妹妹,只有几个小孩在老家生活自然难免受到一些欺负,生活之中会遇到种种烦恼。通过学日记的方式,我得以排解烦恼,与内心的自己对话。
日记可以说是自己的回忆录,也是一种自己治愈自己的过程。当我们的生活充满苦恼时,我们可以选择写日记,日记能帮我们排忧解难;当我们的生活幸福美满时,我们也可以选择写日记,日记能把这些幸福的瞬间定格,让我们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