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宦海沉浮的一生

  1057年,进京应试,名动京师。

1071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才子掉下神坛,但是他与自然相处,在自然醒吸取文学的养分,赞美祖国河山大好。在此,他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77年四月至1079年,在徐州任知州。

1074秋,知密州。

《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最终酿成“乌台诗案”。(据史书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数千野乌鸦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

被贬黄州,这是他政治生涯的低估,却是他文学创作的圣地,乐观的苏轼,充满豪情的苏轼,在这江边赤壁,闪耀出他人生的最辉煌的光芒。

1.他游历黄州山水,排遣郁闷之情。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奠定了他冠古绝今的大文豪地位。有人说他的赤壁怀古论人生、论天地、论生命显得有些消极,可是我不那么认为。当他处于人生的最低谷、至暗时刻,没有走向绝望,将一切看的云淡风轻的话,就是一种乐观和豁达。

2.他随遇而安,创建平和生活。

他修建五间瓦屋,取名“雪堂”,在此会客、养生、创作;

他开垦城东坡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由此而来,那“东坡”肘子的出处也就了然于心。

被贬离京、文人种地、雅俗共赏,何其胸襟之广阔、何其心态之平和。

3.广交朋友、谈佛论法,广结善缘。

他于田间、于水边、于山坡,虚怀若谷、刚毅坚强。

1084到1085东山再起,地位接近丞相。

1094年,六月,被贬至惠州。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097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皇帝想的是“终于给老子滚的远远的了。”他没有就此一蹶不振,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

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几次被贬,并没有让他一阕不振。面对生活的挫折、政治的苦难,他自己做了政治生涯的总结;“九死南荒吾不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