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人类简史》的奇书躺在沙发上也有好一阵了,虽仍停留在百来页,不过似乎也不妨碍我推荐它的热情,并由此萌生了几个不靠谱的猜想。
猜想1
关于思考方式——本书核心观点之一,“虚构”。动物不会想象,所以它们也不说谎。
“想象使人类合作成为可能,合作使人类从所有物种中脱颖而出。”
那么,我们既然生活在一个由我们想象构建的认知世界中,一切皆为虚构,幻想主宰了我们的喜怒哀乐,那何不换个眼光看待幻境,这种切换过的视角会不会和“色即是空”的佛陀精神殊途同归呢?
猜想2
关于饮食结构——营养学的黄金法则是“不挑食”。几万年的采集人时代就是“逮啥吃啥”,多样化的饮食显然更不缺乏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那么大猩猩的口味应该更适合我们曾经数十万年进化而来的肠胃。所以,多样化的食物,少糖低盐(毕竟自然环境难以获得),少吃碳水化合物才是更为健康的饮食呢?
“以谷物为主食不仅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不足,难以消化,还对牙齿和牙龈大大有害。”
大面积种植小麦和水稻使它们成为人类主食,毕竟也是最近几千年的事儿。下次,看到某明星在真人秀节目里吃条虫子大呼小叫的,就很做作了,老祖宗不是这么一路吃过来的么?
猜想3
关于生活方式——一个采集者每个月、每个星期都要搬家,甚至有时候是每天都得搬,所有家当就背在背上。当时还没有搬家公司或货车,甚至连驮兽都还没有,所以前提是必须把生活必需品减到最少。
大量的人造物品绑架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多,越被这些物品绑得死死的。从这个角度考虑来一次“断舍离”也没那么痛苦了。
猜想4
关于工作方式——一个采集者,可能大约早上8点离开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偶尔还得躲一下老虎。但等到中午过后,他们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来还有大把时间,可以聊聊八卦、讲讲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松放松。当然,有时候是会碰上老虎或蛇没错,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他们倒也不用担心车祸或工业污染。
这个真不能多说。读书时被念叨,别人比你聪明、漂亮,关键还比你勤奋;上班时墙上贴着,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白加黑,5+2,那叫一个身体疲惫,心灵麻木。
显然老祖宗的生活来得更舒适,也更有意义。他们不用执着于成功和财富,那个没有金钱,食物也保存不了多久的社会,大不了就是练就好一副胃口,除了多吃点,也没其他儿能占部落便宜的地方,现在终于明白古今中外描写的英雄人物都是大胃王。
我们一直相信工作努力辛苦一些,生活也就能过得更好一点,真如此吗?我们的努力换来了生活的轻松吗?是时候在工作闲暇喝一口雪碧,按照它的广告所说,“相信你的自觉,顺从你的渴望。”真心喜欢老祖宗的工作方式,工作从来不是眼前的苟且,工作本身就是诗和远方。
猜想5
关于劳动起源说——“智人的身体演化并适应从事劳动,我们更适应的活动是爬爬树、追追蹬羚,而不是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于是人类的脊椎、膝盖、脖子和脚底就得付出代价。”
难怪做喜欢的运动才会令人身心愉悦(此处不益乱联想)。笔者也是深有体会,大量枯燥乏味的家务劳动并没有刺激大脑多巴胺分泌,都是怀揣责任心做了力所能及的劳动而已。那些艺术起源于劳动说的观念真是值得怀疑。“好逸恶劳”才是人的天性,我仅代表家庭妇女呼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家务机器人在我有生之年赶紧滴推到我的面前吧!
猜想6
关于社会结构——有演化心理学家认为,古代的采集部落主要并不是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组成,而是一群人共同住在一起,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甚至没有父亲这种身份的概念。在这样的部落中,女性可以同时和几个男人(和女人)有性行为,形成亲密关系,而部落里的所有成年男女则是共同养育部落的小孩。正由于男人没有办法确定小孩是不是自己的,对所有孩子的教养也就不会有偏心的问题。
现代社会逼迫所有人采用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但其实与我们的生物本能背道而驰。
两性关系中,男性更多性欲,女性更多情欲,不难理解,男性需要更多传播基因,女性由于生育给身体的巨大负荷和养育不易,必须更加确定基因的优劣以及共同养育者的品行好坏。所以,现代人终其一生都要在欲望和道德之间挣扎。这也是人性本能和社会形态间的博弈。
猜想7
关于幸福的假设——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
我们追求时间自由,财富自由,我们对幸福有着各种想象,我们为此更加努力,可是有没有想过我们过的只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更加忙忙碌碌,也更加焦躁不安,患得患失呢?
或许,这只是我们人性中“贪欲的执着”,我们也没办法摆脱自我中心价值观。
结语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英文讲到人人生而平等用的词是“create”(创造),但生物学并没有“创造”,而是演化。演化的基础是差异,而不是平等。每个人身上的基因码都有些许不同。“生而平等”其实该是“演化各有不同”。
根据生物学,人并不是“创造”出来的。个体诞生的背后就只有盲目的演化过程,而没有任何目的。所以“造物者赋予”其实就是“出生”。
同样,生物学上也没有“权利”这种事,只有各种器官、能力和特征。这些器官、能力和特征也没有“不可剥夺”的问题,它们常常会不断突变,还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消失。“不可剥夺”其实是“可变的特征”。
人类演化有什么特征?生命是毋庸置疑,“自由”只存在人类的想象中,生物学不讲自由这种东西。“幸福”是什么?生物学也没办法为“幸福”明确下个定义,也没办法客观测量“幸福”。大部分的生物研究都只认可“快感”确实存在,也能有比较容易的定义和测量方式。所以,“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其实只是“生命和追求快感”。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演化各有不同,出生就有某些可变的特征,其中包括生命和追求快感。
引用这么一大段,是因为独立宣言所宣言的,我们大多数都深信不疑。生物学解读无非是想说无论是历史还是个人,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性,立场、判断不得不打上基因的烙印,也不得不受时代的局限性。
个体无力撼动人类坚不可破、牢不可摧的共同想象,这一点应该是另外一个话题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