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们聊天
说起被孩子的“小猫们为什么跳舞”这个问题问懵了
群里顿时炸开了锅
一齐分享(吐槽)
被孩子问懵的瞬间
哈哈哈
是不是很欢乐的交流分享
不知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困惑
面对爱提问的孩子
让你欢喜让你忧
喜的是孩子会提问
说明会思考爱思考
忧的是
老被问住答不上来
这可怎么办
我不禁想到
最近给孩子在看的
奥斯卡的儿童哲学智慧丛书
对于孩子的提问
儿童哲学之父奥斯卡 柏尼菲的方法是
从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通过不停地反提问
通过“肯定、反问、再肯定、再反问”循环往复的对话模式
不断引导孩子多维度思考
让孩子在开放式讨论中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比如
你应该听爸妈的话吗
应该,不然他们会惩罚我
对,可是
听他们的话只是害怕被罚吗
如果他们很温和、不发脾气,你还会听话吗
他们罚你你就一定要害怕吗
不,因为我不喜欢听话
对,可是
小孩子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吗
有时候听别人的话也会让自己受益,对吗
如果大家都不听话,一家人还能一起生活吗
爸爸妈妈会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
这样的问答对话
几个来回之后
奥斯卡告诉孩子
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孩子应该听父母的话
但孩子也不必盲目听从
对于不理解不认同的做法
不必害怕
积极和爸爸妈妈交流
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这样要求
(⊙o⊙)哇
太智慧了
有没有
所以
家有会提问的孩子
常对孩子“无厘头”的问题
或避而不谈
或严加斥责
以掩饰“无知”的家长
以及像我这样喜欢直接给孩子确切答案的家长
对孩子的问题
不需回避
不需否定
也不需直接给出咱们的观点
这些做法都会错失与孩子深度交流的机会
试着用用奥斯卡 柏尼菲的方法
在我的孩子问我
“小猫们为什么跳舞”时
我可以听听他的想法
也说说我的观点
也许讨论没有结果
也许他知道了“取悦自己”这件事
我不必纠结
回答不上孩子的问题这件事
不必懊恼
自己给不出完美答案
也不必直接给出肯定答案
毕竟我是人
不是神
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我们必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充当“上帝”的角色
甚至应该避免自己在孩子面前充当“上帝”的角色
我们成人要做的
也是可以做到的
就是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
交流看法
在这过程中
引导孩子学会思辨
至于答案
孩子自有知晓的那一刻
也许是在当下
也许是在未来
谁知道呢
就让我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