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其实也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名将,比如薛岳。虽然由他亲自指挥的军队消灭鬼子无数,但却从未听闻他亲自操戈上阵,去亲手枪毙一个鬼子,或砍下鬼子的头颅。当然,由于战场分工不同,这丝毫无损于薛大将军的威名。
第二类则是驰骋两军阵前、刀下人头滚滚的名将,比如赵登禹。保守估计,死在赵登禹手中、被他亲手砍下头颅的鬼子,应该不下百人。
赵登禹,一个以武勇闻名全国、以“打虎将军”“大刀将军”驰誉全军的抗日名将。
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赵登禹将军那双手,既打得死老虎、又抡得动大刀——让老虎在他的拳头下倒毙,让鬼子的头颅在他的大刀下滚动;而且这一双手居然还拿得起毛笔——那一手漂亮的书法,足以让现在好多人汗颜。
那时的名将,就是这样拉哄。
军旅生涯从“只管饭、不发饷”的副兵起步
赵登禹1898年出生于山东荷泽这样一个武术之乡。由于年少辍学,所以赵登禹从13岁那年起,就拜当地著名武术教师朱凤军为师习武,打下了一生良好的武功底子。
1914年,16岁的赵登禹和几个年轻人一起,离开家乡步行一千多里,去投奔陕西潼关的冯玉祥部队。
他们风餐露宿到了地方才知道,人家兵招满了。几个年轻人远道而来,实在不死心,决定去找招兵负责人说一说。
一说,负责人还真的心软了。负责人就给了他们一个当副兵的机会。所谓副兵,就是“只管饭、不发饷”的兵。赵登禹一想,也行啊,好歹有饭吃了。
赵登禹将军一生的军旅生涯,就此起步。
赵登禹在冯玉祥部队的崭露头角,源于冯玉祥的一次视察。冯玉祥看到赵登禹一米九的大个儿,虎背熊腰的,就要求和他比试一下摔跤。
摔就摔呗。赵登禹那会儿也不懂规矩,不知道要尊重长官,就把冯玉祥扔向地下,结结实实地摔了三跤。
这下可把同排的弟兄们吓坏了,以为赵登禹要被长官惩罚而倒霉了。不料,当众出丑的冯玉祥不仅没有生气,还提拔赵登禹到他身边,当了他的贴身卫士。
1918年,赵登禹随部队驻守湖南常德。在一次上山执行任务时,赵登禹巧遇了一只老虎。狭路相逢的一人一虎,当然就话不投机地打了起来。结果是赵登禹更猛,把老虎打死了,并把老虎扛下了山。冯玉祥知道后,为自己的部队能出这样的打虎勇士深感高兴,还专门叫来照相师,让赵登禹骑在奄奄一息的老虎身上照了一张相,并亲题“打虎将军”。
1922年,赵登禹被任命为直属工兵连第3排排长。1925年,赵登禹出任营长,1927年初,他升任第28旅旅长。1928年春,赵登禹又升任第27师师长。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对全国部队进行缩编,赵登禹降了一级,从师长降回第28旅旅长。
赵将军大刀挥舞,鬼子人头滚滚
1929年,赵登禹出任第29军第109旅旅长。正是在109旅旅长任上,他率部在喜峰口参加长城抗战,并成为了名震全国的“大刀将军”。
要知道,在喜峰口,是装备处于劣势的29军,第一次面对具有装备优势而且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
为此,时任29军军长的宋哲元特别电令:“本军团兹为作战便利指挥容易起见,所有最前线作战各部队暂统归该师赵旅长登禹指挥……着派赵旅长登禹为喜峰口方面作战军前敌总指挥。”
可见,宋哲元军长对赵登禹的信任。
但是,赵登禹的109旅,手中的家伙太落后了:只有十几挺机关枪,步枪也非常少,手榴弹一人不到十枚。
面对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赵登禹的兄弟们伤亡惨重。没办法,只有趁着夜间给鬼子们上大刀了。
本来,赵登禹在白天作战时,已经负伤,但他说:“肢体受伤,是小纪念,战死沙场,才算大纪念。”于是,他仍然自告奋勇,亲自带队从左翼潘家口出动,夜袭敌营。
将军这一去,大刀砍得鬼子的人头在他的脚下翻滚,砍得鬼子们发明了防砍头神器“铁围脖”,砍得日军两个旅团在第二天不得不暂停进攻,还砍得大日本皇军觉得自己深受侮辱。最后,砍出了一首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
战后,赵登禹将军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荣升第132师师长。
一代名将死于汉奸的出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首当其冲,大战迫在眉睫。
7月26日,赵登禹奉宋哲元之命,率132师赶赴北平南苑,准备抗击鬼子入侵。第二天中午,鬼子就发起了进攻。
南苑是北平南郊的咽喉要道,也是日军志在必得之地。所以27日激战一天,双方都有很大的伤亡。到了28日,日军不仅调集重兵,而且动用三十多架飞机轰炸,很快就使守军陷入了困境。
28日中午时分,身为南苑前敌总指挥的赵登禹,接到北平宋哲元军长命令,放弃南苑,退守北平。
在赵登禹的统一指挥下,南苑的132师、38师、骑兵第3师、学兵团等部队开始有序撤退。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赵登禹坐上了一辆从美利商会借来的稍作防空伪装的小轿车,在前后各一辆卡车的护卫下,从南苑沿公路,经大红门一带向北平撤退。
赵登禹不知道的是,他刚刚上车,就有人给日军方面打了一个电话:“赵登禹已经登车出发了。”
这个电话和打这个电话的人,从日方留存至今的档案里,也可以得到证实:宋哲元军长的参谋——周思静。
正是这个电话和这个人,直接导致了赵登禹将军的壮烈殉国。
因为,接到这个电话后,鬼子从容地在大红门一带,架好了机枪。
下面,鬼子只需要等待赵登禹的小轿车进入射程就行了。
狗汉奸害人,这就是典型一例。
28日12:40左右,鬼子在赵登禹一行三辆车距离埋伏阵地还有300米时,一齐开火。
走在最前面的骑兵纷纷中弹,一时大乱。但是,在赵登禹的指挥下,三辆车则加大马力,准备冲出重围。但是,在多挺机枪构成的弹雨之下,三辆没有装甲的车辆,注定是没有机会的。
身着军便服坐在车内的赵登禹将军,不幸前额和胸部中弹,弥留之际,他对传令兵说:“我不会好了,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什么悲伤的,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惊吓。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
说完,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时年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