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京回乡已经有两日,生活节奏还没调整过来,总有点恍恍惚惚的感觉。6点半闹钟把我惊醒,心一横,关闭了闹钟,继续闷头大睡。很快便进入了梦境,梦到了高中老师和同学,还有初中的学生,梦中我的角色是老师,里面还有什么小刀,还有流血。大概是学生调皮,带了小刀进教室,然后恶作剧,还捉弄老师,导致流血事件。手机铃声响了,我被惊醒了,头脑一片空白,电话那头传来姗爷的问候,我看了看时间,才意识到误点了,我支吾地说了一句:闹钟忘记响了,给我三十分钟。直觉告诉我,说了一个大病句,没有时间纠结了,雷厉风行地解决了出行问题。上了豆豆的教育叙事课,我很想把梦境记录下来,可是太支离破碎,我拼命回忆直至脑袋要爆炸还是不能把梦境完全呈现出来,只得做罢。梦,谁能说得清呢?
天气炎热,骄阳似火,我们一行五人,一路上打电话问候亲朋好友哪里有石头捡。都没有找到可靠的线索,后来陆续加入了两名当地向导——莎莎的同学。风一阵一阵地吹,雨一场一场地下,没有浇灭我们的激情与好奇,我们在车上读着自己创作的诗歌;饭桌上无拘无束地畅谈;被大雨围困,我们也一起赏雨、吟诗,倾盆的暴雨,被洗礼的密竹,茫然一片,构成绝美的山雨图。一首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撩起了姗爷无穷的思绪,"悲观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姗爷口中反复回味。我一看画风不对,马上转到了《春夜喜雨》,这首诗更加应景。雨来的快,去的快,乌云被风吹散,在凤姐的带领下,我们直入山中,用心体会,真有《兰亭集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清流急湍"之感。
初入溶洞,洞窄路狭,深远幽暗,凉风习习,鼓起勇气,一探究竟。我们拿着手电,上照照,下照照,左照照,右照照,俨然一群考古专家,佝偻前进,小心翼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连菌类、蝙蝠、蟋蟀未曾忽视。此行完全验证了王安石先生《游褒禅山》那句"然世之奇伟、瑰丽,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洞中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在手电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尽显雍容华贵;有的直插地底,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有的巨大而坚实,仿佛撑起了整个山洞;有的又像一个巨大的皇盖;有的从地面慢慢垒起,像一座座丘陵一般;有的简直是天然的相框,孩子们非常具有审美眼光,弥补了相框无像的缺憾……我们在黑暗中发现未知,寻找惊喜,谁说黑暗中只有困顿与迷茫?小孩因为害怕,一直拽着我的衣角,为了消除一点他的恐惧,我干脆牵着他的手。莎莎一直在断言:这是《盗墓笔记》下一个拍摄景点,更增加了一丝阴森神秘的感觉。
沿着小溪而下,放眼望去,前处大山缺了个大口子,有"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震撼,刚进山门口,莎莎扫了一遍,像看风水一般,一脸淡定地说:这里适合拍《天龙八部》。一阵巨大阴风袭来,里面烟斜雾横,真是别有洞天。里面溪水潺潺,绿植稀疏,乳石遍地,极其开阔明朗。站在观望台上,俯瞰溪流的方向,一片黑暗无涯,里面还有多远?里面还有多少奇景?里面又有多少天地?此情此景,我仿佛想到了《神话》中的幻境。回头时,一束巨大的光芒射进来,那么光明,那么温暖,那么耀眼,这实在是一方世外桃源。
告别了神奇的溶洞,我们驱车来到了一条大河,一个指路牌"森林山庄"似曾相识,几次自我确认惊奇发现:这是朋友圈可以钓黄鸭叫的地方。巨大的河床裸露出来,非常开阔,河里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被白鹭虎视眈眈,鸭和鹅分成两拨,琢食着水草。我们如大浪淘沙般挑选了几块的石头便踏上了归途。
回来的路上,上天和姗爷给这次寻石记注入了兴奋剂。我们所有人躲在小雨棚里买葡萄,三道毁天灭地的霹雳没把我们炸成粉末也算万幸,姗爷的酷炫车技也把我们吓得不轻。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保持好奇,保持对自然的向往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