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概每天都会花两三个小时看手机,不过有时候也不一定是真的在看手机。
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不是很想打招呼,但是明晃晃地无视又不是很礼貌的样子,那就低头看手机吧,让他知道我是真的没看见他;
饭局上,其他人都在侃侃而谈,但我插不上话,也低头看手机吧,免得显得像我不会说话似的;
电梯里,领导突然进来,除了礼貌微笑外,不知道该说什么,赶紧掏出手机看时间,然后看通话记录和微信。领导,不是我不跟你套近乎啊,是我太忙了,没时间…
你们可能也发现了,手机其实有个隐身功能,但是是对自己隐身,就是明明你在那,它却能让你感觉不在那,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交过程中的尴尬。
作为社交尴尬症患者,很担心哪天忘记带手机,那简直就是没了保护色,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面前。
2
社交尴尬症的表现还有很多,研究者发现,人们坐电梯的时候站着的位置有固定的模式。
如果电梯里只有你一个人,你可以随便站。
等进来一个人后,你和他会各选择一个角落。
第三个人进来后,你们会不知不觉地把电梯的空间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他会站到电梯中央、对角线的中点。
第四个人进来后,四个人站成一个方向,各成一角。
第五个人会站在电梯中央。再往后,进来的乘客就自己衡量,决定站在哪儿了。
乘坐电梯时,大家要么抬头看天花板,要么玩手机。
社交尴尬症患者总是喜欢站到角落,不喜欢暴露在别人面前。而且,他们总感觉背后有许多双眼睛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就像是在舞台中央表演,生怕有任何不妥当。我在大学时期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比如,在图书馆学习时,对面坐下来一个人,便会不自在,总是担心对面的目光。
又比如,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如果对面有陌生人和自己拼桌,都不敢大口吃饭了。
像我这样的人,当面对别人目光直视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被钉在了墙上,极其不自在,越想表现得潇洒得体却越表现得局促不安。不过,我在结婚后这种感觉减轻了很多。
社交尴尬症还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别人,背后又觉得难受,总觉得拒绝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尽管内心十分不乐意,最后还是选择做个“老好人”。
3
尴尬其实是由大脑情感中枢产生的,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体验。
我们之所以会不善于社交,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很好的进行印象管理。
患有社交尴尬症的人,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在乎会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表现,但也会放大我们对焦虑的体验。
前段时间的某一天,我跟两位男同事一起吃午餐,都不知道要聊些什么,所以大家一直没说话,餐厅里只有嘴巴嚼动的声音,我感觉很尴尬,拼命在大脑中搜索话题。但我转念一想,如果他们都不觉得尴尬,我为什么要觉得尴尬?我又何必非要做制造话题的那个人呢。
以前,身在人群中时,生怕自己显得格格不入,总是寻找机会跟别人搭上几句话,但往往事后又觉得自己那几句话说得不够妥当,还不如不说。
后来,我发现那些在人群中不活跃的人,其实并不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顶多就是大家对他没什么印象,相对应的,他暴露的个人信息很少,因此引发麻烦的可能性也很小。
我也很敬佩另外一种人,即使说错了话,错了就错了,不会过分自责,大不了下次注意点。对于别人不合理的请求,能当面予以拒绝,而不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然后跟自己内耗。
他们知道那没什么好在意的,让自己心情舒畅才是硬道理。
想起人们经常说的一句玩笑话: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换句话说,脸皮厚一点,社交就会自如很多。
要始终明白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况且,大部分观众记性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