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经常被老师提问吗?您的孩子是班里的香饽饽吗?您想让孩子每节课都能被老师关注,经常回答问题吗?
其实,我觉得每个老师都想做到人人兼顾,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的。
平常,在课堂上我提问时,让孩子们自由举手回答,心里想着自由比较好。可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举手的总是那么一二十个人,偶尔新增一些新手,我总是大加赞扬,又是握手,又是点头称赞,有时送上大大的拥抱,总想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后来,我想到自己不能总是照顾这些举手的学生,这样好像是精英展示似的,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一碗水端平。于是,就实行轮流制,从第一排第一个同学轮流到最后一个同学。
而且,为了锻炼每个孩子的口才,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可以讲小故事、猜谜语、讲笑话、表演情景剧等。可是轮到那些不爱说话的人展示的时候,他总是挪到讲台上,死板板地站着,耷拉着脑袋,要么毫无生机地背一首诗,不过,背一首诗也是很好的,也算是一种对口才和表现力的锻炼吧,我们都给予掌声鼓励。
然而,在正式上课中,我让轮流回答问题的时候,或者轮流当小老师讲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学的表现实在有点让人失望,他就僵直地站在那里,任凭老师如何鼓励,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全班立马冷场了,其他孩子们等得很着急。有的要么就是站起来后,说话声音特别小,好像喉咙里面发出来的,别人都听不懂,这种情况浪费了全班的时间,因为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授课内容。如果这样的话,会影响整个上课效果。
我就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了一番话:老师想追求一种公平,老师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希望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可是,有的同学,你看,机会已经到了你的跟前,你也不抓住,要么你不说话,要么你说话声音就像蚊子一样,太小了,别人听不见,心里很着急。其实,爸爸妈妈从一岁开始就教我们一句一句地学说话,“爸——爸——”“妈——妈——”,并为你说出了每一句话都感到开心高兴。你长大了,会说话了,就应该把声音扩出去,让你的想法被更多人听到,而不是扭扭捏捏的。扭捏的过程是对自己时间的一种浪费,是对别人时间的一种蹂躏。
我决定把这一轮轮完,我们班有81个学生呢,希望机会均等,大家可要抓住机会。等以后,不再轮流制了,直接举手回答,大家可要争取机会,给自己创造机会啊。
自觉举手的人,他是在为自己争取机会,比如班里的王奕蕴,她个子小,声音小,胆子小,但她次次都举手,表现积极,连老师都很佩服。现在的社会都是优胜劣汰,那些机会都是被积极的人抓住的,只顾等待天上掉馅饼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就算有馅饼,要咂也是砸给有准备的人啊。
讲完这节课,我感觉感慨良多。其实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不但准备着,而且要积极的参与。没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如果你只是默默地准备,默默地等待别人去发现你这颗埋在土里的金子,大多时候不会尽如人意。有些时候别人可能因为发光的金子太多了,没有时间深挖你这深埋的金子。
所以我们既要时刻准备着,又要随时参与着。只有参与课堂,课堂才属于你。时时锻炼自己,即使说错了,老师来点拨纠正,起码勇气是可嘉的。这些话也说给我听,也说给我的学生们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