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当老师的要有一颗父母心,真是不假。有些时候,我们想得更细,做得更多。
现在的孩子已不比当年,性情各异,棱角分明。而我们的教育环境更是不允许我们用陈旧的、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应对他们。教书好的老师很多,而育人出色的也不少。今天我想谈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交流的学问。不,我没资格去上升这个高度,就以两个孩子为原型,讲两个案例吧,希望得到更多专家、同仁的垂引。
从教二十年,一直有一份骄傲,那就是与学生的相处,尤其是与问题学生的交流,我总能开沟引渠,得心应手。我也习惯了去读取孩子们的信息,用心去感知他们的脾性,和他们总能顺畅成友。下面的两个孩子却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意义,或许不需要太多说教,只是去影响,去感染,去促成他们的自我成长才是教育真正的含义吧。
我的笔下记过太多的问题学生,今天要提到却是我喜欢的两个学习优秀的女孩。
君个子高挑,很清秀,较强的学科是英语。九年级笫一次课上,我看到她一直欣喜地望着我,我感知了她对新老师的喜欢。可当我想点她起来答题时,却总点了错的名字,因为她与邓丽君只一字之差。连续在学生的名字上犯错,我懊恼自己。可孩子们的哄笑并未让她尴尬,她依然笑着作答。后来我便只叫她君君。复习后期,很多学生赶了上来,君的优势不明显了,加上在其它科目上,她更显弱,压力与日俱增。上课发言少了。有一次我发现她的座位被编到了教室靠后的地方,便问她看黑板有没有困难。她有些激动地跟我说,是班主任看不到她的希望,把她放后面去了。那一次,我们谈了很多,我要她知道每个老师都爱自己的学生,没有人可以永远坐前面。而即便是坐到后面,她依然可以用很多方法帮助自己学习,因为椅子是活动的。不知道我有没有打消她心里的怨气。一段时间后,我们之间发生了另一件事情。
我的学生课前会读会儿书,而他们的书总是借来借去。为了形成好的习惯,我严厉了课前的准备。当我走进教室,仍有三个孩子没有书,与同桌供着,很不自然。我要求他们站起来跟读,可以更好地看到别人的书。君是其中一个,她一站起来便要申辩,我做了停嘴的手势。几分钟后,带读结束,我让他们坐了下去,同时说明,纪律要求面前,不讲理由。丫头很委屈的坐了下来,一节课红着眼睛,没上心。
后来我去上课,依然能感觉到她的不悦。我用个借口把她叫来办公室,问起她的表现。她不耐烦地道出了自己的委屈。说是自己的书借出去了,逢到老师拖堂,她没机会要回来。望着她一脸不配合的样子,我说了句:没事,老师知道你委屈。等你心情好点咱们再聊!
后来,从班主任那里我知道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爸爸生活,所以脾气并不随合,多少有些自我。我便按兵不动,一边如常地教学,一边悄悄地观察她。课堂上我看她的眼神很亲切,但并不与她交流。一周后,她开始试着瞧老师,有时候甚至盼我给点机会。我并不着急。只到有一天小组比拼,她们组似乎派不出新人了,于是把她叫了起来。她的板书很漂亮,也不时紧张修改,想把牢这次机会。我看时机差不多了,和大家一切围观了她的答案,并以掌声夸赞了她的努力。她高兴地眼里溢了眼泪。下课的时候,她主动交来作文给我,我只是改着,并不多言其它。
又一次课上,讲到一篇关于宽容的阅读文章,我便略有深意地说到,这世上没有人完美,但我们一定要心怀他人,多替别人着想,这样的人才能真正长大,才能被更多人认可、接纳。君边听边点头。我相信她已经懂了。
有些成长,我们要自己去触摸,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并非话语越多越好,从谈到不谈,爱一分不少,却有不一样效果。
(已经太长了,下一个案例留给明天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