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原来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活泼开朗,聪明,对他人友好善良,班级里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能能玩的来。家里的生意太忙了,每次回家他都为了帮家里面干活,运送物品,一天到晚为了家里不洗澡不刷牙。最关键他对他人特别的热情。
可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里,没事做,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在他眼里,所谓的好工作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其他的工作都不行)。为了入党又上了一次专科学校,其中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最近呢?他一直要求家里找工作,家里找的自己又不满意,于是和家里吵架,说:不给自己找工作,只是给弟弟找工作,弟弟在上海,又给弟弟买房子,而自己什么都没有。
于是整个人都变了,在家里面,住在自己的小黑屋里(整天拉着窗帘),不洗漱,不换衣服,为了不让别人打扰自己,连手机卡也不用,就用手机在里链接wifi。到点了自己下楼吃点已经准备好的饭菜。如果家里让他在店里当收营员,他都会说自己腰疼,做不了,虽然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已经好了很多。(身边的同事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厉害很多,每天都是很正常的工作)。因为每天的吵架,摔东西,父母搬出家里,在商店里住宿。可是他依然不放过,跑到自己家的商店里,公然的辱骂父母,摔东西。扬言:你要是不给我找到好工作,我就杀了你。
听到这样的事,我很痛心,我们的家庭学校这么多年在干什么,这么多年的教育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后来我问在日本留学的朋友:日本的有没有啃老族,严不严重?
他给我讲了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去日本的朋友家做客,朋友要给父母和妹妹买礼物,给母亲买了一瓶洗发露和一瓶护发素,给父亲买了一盒差,给妹妹买了三张面膜,(三张啊,我听到的时候,惊为天人)。后来妹妹让他带一个润唇膏,妈妈让他带了一瓶酱油。回到家里,物品分发完毕之后,妈妈与妹妹分别把买礼物之外的钱还给了日本朋友。
听他讲这个故事之后,我突然明白了,日本人为什么啃老族会那么少了。在他们的文化里,对于给别人添麻烦,都是一件莫大的耻辱,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是非常的明显。即有啃老的年轻人,看到周围的年轻人都离开家里面独立自主了,他也在社会的压力下,也一定会逐渐的脱离家庭。
反观中国的社会,啃老是有中国的社会文化原因的。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对家这个概念这么重视。没有哪个国家有一个节日像春节一样,十几亿人民在这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着巨大的迁移,迁移向我们各自的家。因为我们这个国家,自夏商周开始就是家天下了。这个家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东西,既包含父母也包含子女,甚至包含所有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所以在很多的家庭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族谱上很多代人,在一些封闭的村子里面,有时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竟然是一个族谱。所以在这个家里面,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家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发现中国的很多词语都是这个意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最能诠释家的内涵的。
中国的家的概念是把所有人混为一体的,在这个概念里面很少有个人独立的出现,所以会造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家重于一切,个人的价值被贬低。所以,当父母的这种为了家的无限付出与孩子的自私自利出现矛盾的时候,就出现了最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价值上的不可调协。
那么我们新一代的父母如何在这种社会变化的情况下,去更好的教育孩子,维持家庭呢?
我们需要更新自己对家这个概念的意义内涵。
家的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房室有关,最早的房子是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下面是“豕”中国书法,即野猪,野猪是比老虎、熊还危险的动物。野猪是非常难得的祭品,所以最隆重的祭祀是用野猪祭祀。这是我们远古的时候发明这个词的时候,因为那时我们还是太弱小需要抱团取暖,为了家这个共同利益奋斗。
在第一个故事中,做妈妈的的被儿子这样对待,不是儿子他本来想要这样,这是做妈妈的一再包容,她告诉儿子你可以这样,你可以那样的,我可以包容你的一切。否则他儿子不会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否则最后的结果不会是她自己包容不下这一切,要离家出走。
孩子对待你的方式,是你教会他们的。孩子没有错,这是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