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从3个月开始就一直深受湿疹困扰。尝试过弱激素类药膏、保湿霜、凡士林等等,稍有好转,但一不注意仍三天两头的复发。远离各种过敏源并努力控制着饮食,但是最近添加了奶粉,又爆发了一次湿疹,用药之后收效甚微。难道只能盼望着如其他人所说,1岁以后就好了吧,甚是苦恼。
最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做了功课和笔记,渴望揭开宝宝湿疹发生的原因。今天就简单聊聊最近学习过程中看到的关于过敏中食物过敏的那些事儿。
首先,食物过敏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的食物过敏,一般10分钟到2小时起病。一种是慢性食物过敏,也称为食物不耐受,通常是体内酵素,也就是酶的缺乏引起,相比较于急性的过敏反应,症状较轻,但发病率更高。长期食物不耐受对人体各组织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通常,过敏主要影响皮肤、呼吸道和消化系统,高度过敏的食物永久不能进食。而不耐受的食物常为喜爱且常吃的食物,如面食类不耐受,长期进食易导致精神差、慢性皮炎等,忌食或轮替一段时间后症状一般都能消退。
常见的过敏食物有:草莓、鸡蛋、蛋白质、花生、虾;而不耐受的食物就多了,牛肉、鸡肉、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等等,是不是有点吓到了?因为每个人代谢食物的能力不同,所以对不同食物不耐受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最常见诱发急性过敏反应的是花生。这类人一旦接触或吃到含有花生仁或花生油的食物,会立即发生口唇及面部肿胀、心跳加速、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当场休克死亡。此时需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在欧美国家,每年因花生过敏而死亡的病例占所有因过敏反应死亡病例中的80%,可见其危害。一些航空公司因此取消机上花生类食品的供应,避免高空中发生过敏反应而难以及时施救。目前确诊花生过敏的患者需随身佩戴写有过敏源的手环,以及装有肾上腺素的自动注射器(EpiPen, Epinephrine Auto-Injector),便于发生误食后可以自救或得到正确的救助,为救护车的到来或送急诊争取时间。EpiPen目前在美国一些大型公共场合、餐饮场所、学校等都有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花生过敏的发病率日渐上升,其发生原因目前还未有确切的解释,但其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过早在孩子辅食中添加花生类制品、家族遗传、免疫系统异常以及环境过度干净有关。因为免疫系统没有受到自然环境的威胁,无法产生正确的反应,转而去攻击普通食物。
对于过早添加花生是否有害,以前的专家普遍建议有过敏史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接触花生,并且尽量延迟儿童进食花生类制品的时间到三岁之后。但有报告显示花生过敏的上升趋势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近期有研究将孕妇按照孕期食用花生的数量从高到低分组,并统计日后出生的孩子(八千多名)对花生过敏的发生概率。结果显示,非但不是食用花生最少量的孕妇所生孩子过敏风险最低,反而是食用量最高的孕妇所生孩子越不容易发生过敏,非常出乎意料。由此,科学家们做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研究了超万名婴儿添加牛奶时间和发生牛奶过敏反应的概率。相较于很晚才第一次饮用牛奶的宝宝,越早接触牛乳蛋白的宝宝反而不太容易对牛奶过敏。4-6个月添加鸡蛋的比一岁后才吃鸡蛋的宝宝不容易过敏。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新概念,那就是“免疫耐受”,即温和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降低过敏发生几率。
由此看来,难不成因为我们宝宝很晚才第一次添加奶粉,所以才会爆发最近的湿疹?或者是因为突然添加了奶粉,没有进行温和的刺激,让宝宝的免疫系统逐渐接受奶粉,而产生了急性过敏反应?或者他对母乳或奶粉中的某些成分有着慢性的不耐受?看来,有必要通过医学实验来检测一下过敏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