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师列出的思考题:
如果我们穿越到了汉朝当奸臣,汉宣帝废掉了《公羊传》独尊《毂梁转》,并且一心一意的想打匈奴,那么,要想哄得龙颜大悦,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我的脑容量瞬间又不够用了。
回到汉朝做奸臣。什么是奸臣?课本上倒是给出了明确的案例,耳熟能详的就是秦檜,和珅,魏忠贤等。从字面理解奸臣,奸就是坏,肯定贪赃枉法的事干了不少。其次臣就得是拥有权利的人。p民一个能坏到哪里去?奸臣一词合起来就是指一个坏事干尽的大官。哎,这也不对啊,如果是一个只会做坏事的人,他是如何通过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而身居要位?本着严谨负责的学术态度,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奸臣忠臣类似的词条,得到一个很尴尬的结论。奸臣都是家财万贯,而忠臣的下场都很悲惨。好吧,这或许就说明古人的昏君实在太多了。。。。
看来,不理解什么是奸臣,我都不知道穿越回去该干什么。看过李伯元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后,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我们假设为官或多或少都要贪赃枉法的。那么忠与奸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回顾一下熊老师讲过的课程。从周天子的宗法封建时代,走到了汉武帝的高度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以《春秋》为统一的官方意识形态。这就是所谓的统一了信仰。
人类天生的认知模式就是趋向于价值一元论,在高度的中央集权下,只能有一种声音,多一种声音就是多添一份乱。无奈的是环境的变化又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汉代,上一届领导人喜欢打仗,下一届领导人热爱和平。对待同一个问题,爸爸和儿子,孙子的看法完全不一致。这怎么办?天下不能乱,任何时候都必须要统一思想。 于是当《春秋》的政治学说权威确立后,各届领导人就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权威经典进行解读,建立起各自的政治方向。《公羊传》,《毂梁转》这些春秋大义的政治学说就孕育而生。什么,不好理解?我给你换个说法:高举某某某某主义伟大旗帜,以某某某某主义、某某思想、某某理论、“某某代表”重要思想、某某发展观为指导。。。。。。。。。。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需要对匈奴用兵,《公羊传》九世复仇的很辣很其对胃口。而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却又是这种没有人情味的集权手段的受害者,所以他推崇重视宗法论理的《毂梁转》。好了,在两种学说交替迭代的时候,臣子们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吧。有想法就会有站队吧。又站队,就会有输赢吧。最终《毂梁转》成为了统一思想。
说主题,奸臣。汉朝有没有奸臣?
朝堂之上,不解圣意,不体圣心,妄议大政方针的傻逼就是奸臣。武帝要打匈奴,你说“纪候大去齐国”不是九世复仇。宣帝想要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把昭君嫁给匈奴禅于,你却说禅于的爷爷的爷爷抢了国君的爷爷的爷爷的老婆。。。。。。。这样的人,不是奸臣是什么?
那么忠臣就不难理解了。就是思想政治正确。
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这个奸臣应当怎么做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读书笔记。似乎飘的有点远。奸臣,像由心生,大家看图……[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