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好时代,知识无比丰富和便捷,只要你想学,没有买不到的书籍和课程。甚至,你没想到的,都会在朋友圈和群里看到各种分享和推荐。你稍不留神,就会兴致盎然地报了一堆课。
然而,之后你并没有像当初买课时那样保持对知识的热情,而是从好奇到冷淡,再到遗忘。面对众多的知识,你很无奈也很焦虑,明明自己想学很多,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是在学习的焦虑中煎熬?还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屏蔽任何课程?这些都似乎不太好。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帮助我们能高效率地学到更多知识呢?
关键:掌握临界知识
我们所接触的知识,也有重要和非重要之分,并不是均等的。也是符合二八定律的,即在某个领域20%是关键知识,80%是非重要知识。
《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将这20%知识称为临界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就是经过深入思考后,发现事物的基本规律。
他举例说,这和查理·芒格说的普世智慧很像。查理·芒格说看待分析事物要运用多元化思维模型,不能从单一视角看待问题,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
例如:写作的临界知识就是掌握写作结构,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固定的几种结构,掌握了这个结构就抓住了写作的关键。
这个结构就体现了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应用在写作上,还能应用在其他领域,如制作ppt和思维导图上等。
掌握了临界知识,就能让你事倍功半。
李笑来说他上学时,妈妈告诉他弄懂课本上的重要概念,就能学透课本知识。果然,他一直这样实践,弄懂事物概念,就抓住了这一领域的关键。
我们知道了临界知识这个概念,才知道原来自己用力方向不对,以前在不重要信息上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那么要怎样做能更好地学习临界知识呢?
1.80%的时间用在20%的临界知识上。这就是抓关键少数,将这部分研究透了,就掌握了这个领域的精华。
不要平均用力,那是目标不明确的偷懒行为,就如你读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花费了较多时间,可学到的却只是表面。不如,带着疑惑,去看书中的关键章节,联系自身实际,多思考,打通和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联系,更能让你受益匪浅。
2. 思考真问题。成甲在看《故事》这本书时,对结构图谱这个概念不理解,只是为了弄懂结构图谱这个概念,就翻阅了很多书籍,结果短短300字的前言,就用了他五六天的时间。
这样的慢阅读,虽然没有快速阅读的快感,但能把对他来说陌生的知识吃透,并且懂得了结构图谱这一概念,就能把书中前前后后的章节连贯起来。他更清楚地知道作者要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有哪些没写出来。
3.多联想对比。临界知识是跨越学科的基本规律,在一领域行得通的知识,也能在其他领域起作用。要想真正掌握临界知识,还要主动思考,和个人阅历结合起来,多联想对比,就会对临界知识理解地更透彻。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