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先思考:你平时有哪些固化思维?你认为人该怎样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人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好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很有想法,也很努力,但怎么总是得不到好的结果呢?因为,你没有清晰的思路,你越努力,就离目标越远,从而陷入了“穷忙”状态。这种状态会榨干你所有的努力,浪费你所有的想法,让你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最终茫然无措,斗志全无,最后完全忘记自己曾有过的梦想,荒废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你认为对的事,真的对吗?如果你想买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可是你对汽车一无所知,那么这个时候,你是咨询已经买了车的朋友,还是找和你一样正准备买车的朋友?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找正准备买车的朋友咨询才是最合适的。为什么呢?买了车的朋友,肯定会向你推荐他买的车型,或者同品牌的车。因为没有人会告诉自己的朋友,自己买的车不行,除非他的车三天两头出问题。而正准备买车,和你一样犹豫不定的朋友,才有可能为你提供更客观的评价。世界上有很多事并非如你所想。我们往往会被自己的主观思维误导、干扰。
那么,生活中,到底是什么在干扰我们的思路?答案是:纷繁复杂的表象,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对核心问题无关的过度思考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增加我们思考的成本。要想改变度思考的习惯,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思考要适可而止;每次思考时,都要划定范围,不要过于发散。2.要控制思考的时间。3.要分清主次,避免胡思乱想;把时间都放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按次序思考。4.不要想得太多,有些时候,思考得太多,反而会干扰思路。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类非常偏好理论体系与抽象思考,为了证明自己的逻辑,甚至宁愿歪曲真理,否认觉察到的真相。”也就是说,人们最相信的是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非真相。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不喜欢别人欺骗自己,却喜欢自己欺骗自己。这种潜意识极其强大,像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正因如此,当你喜欢的明星出现问题的时候,粉丝们甚至比明星自身更难接受这个事实。他们会跳出来,拼命地为偶像辩护,攻击那些指责偶像的人。其实,他们不是为明星辩护,而是在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信念辩护。
杨绛先生曾说时下的年轻人“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很多人同样爱犯的毛病也是想得太多,而深入思考太少,实践太少。想法在没经验证之前,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正确,而思路才是真正可执行的。想法不等于思路,只有形成了思路,想法才有价值。那么,我们要怎样理清思路、排除干扰呢?
1.界定问题。要找到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五问法”。所谓“五问法”,就是用五个“为什么”,层层递进,通过表象找到问题的本质。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当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汽车无法发动了,该怎么办?先问第一个为什么,答案是汽车的蓄电池没有电了。再接着问第二个为什么,答案是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继续问第三个为什么,答案是带动发电机的皮带断了。问第四个为什么,答案是皮带已经超过了使用寿命。问到最后一个为什么,你就会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最终原因——是因为你从来没有按时保养过你的汽车。当然,我们在实践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局限于五问,核心是要抽丝剥茧,直到发现主要问题为止。
2.构建逻辑链,确保结论的质量。要构建逻辑链条,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那就是金字塔结构:先提出结论,再由上至下将论点和论据分组的思维模式。每个大的论点由几个论据支撑,每个论据下再进行细分。位于上部的是主要论点,再逐级向下延伸。这样的能够突出重点,各级论点和论据层次鲜明,让人很容易理解。
3.大声说出你的想法。当你为了让说出口的语句保持连贯且符合逻辑,就会在说话时潜意识地重新把所有想法再思考一遍。实际上是在脑海中重新整理思路,当你把想法倾泻一空之后,往往会发现思路突然打开了。
4.透过事物的底层逻辑抓取问题本质。华尔街的金融交易部门,都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如果你不在工位上,哪怕只是离开两分钟去倒杯咖啡,你的电脑也必须锁屏,进入休眠模式,需要输入密码才能登录电脑。为什么要定这种变态规定?但请大家想想看,金融交易中心的电脑上,关联着多少交易?但是有一家金融公司,只出台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家金融机构来了一个新的 CEO,他在一次例会上对大家说:“如果你们再发现身边有人不锁屏,就登录他的电脑,以他的名义群发邮件:因为我忘了锁屏,要请大家吃饭。至于吃什么,你们随意点。”被罚请客的人因为狠狠地出了血,所以才长了记性,不会再犯错。就这样,让各大金融机构棘手的问题,被解决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毛主席说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凡事抓主要矛盾”,也正是这个道理。
思路决定出路。总之,清晰的思路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但要有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想法梳理成清晰的可执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