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写作是一种爱好。
我出身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家里常年订阅一些报纸杂志,让我比同龄人多了许多阅读的机会。但是,身为教师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比别的家长严格很多。我基本上没有什么玩具,也没有什么机会去外面疯玩。书,成了我的好朋友,一个不大不小的书架,支撑我度过了孤寂的童年。
我喜欢看书,但不懂得什么样的书适合我,基本上是有什么就读什么。平时我比较偏重于一些故事性、历史类的书籍,其它的比较少涉猎。这造成我的视野不够宽,格局不够高,自己不懂得怎样提升自己灵魂的高度。不过,或多或少,阅读让我的生活沉浸在很多美好的文字当中,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索,对生活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让我在写作中,文笔优美、流畅,情感细腻真诚,经常获得他人的赞美。
由此,写作,成了我的一个爱好。
大学期间,曾经参加校报的编辑和写作,偶尔让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那种喜悦就像沐浴春风,无以言表。
毕业后,虽然从事的是枯燥的数字工作,但科室里的工作报告、月度数据分析,经常出自我的笔下。偶尔还向当地的报纸投投稿,拿那么一点点稿费喝杯咖啡,滋养我的灵魂,又让我的心里有一丝丝的成就感。
现在,写作让我找回自我。
六年前,我离开了工作了16年的机关单位,成为一个高龄二宝妈。
日子一下子有了很多不同,由朝九晚五,变成了每日带娃。生活只剩下了哭闹声和吃喝拉撒,偶尔看看网络小说,日子过得繁琐又苍白。身体疲惫着,精神却虚空着,不知该安放在哪里。
于是经常在QQ空间、朋友圈发点小文章,讲讲育儿的小趣事,谈谈生活的小经历,晒晒旅途的小收获。
有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经我的笔写下来,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朋友们常说,喜欢看我的小文章,细腻平淡的笔触,触及她们心灵的底端,说出一个女性、一位母亲想说的话,引起她们的共鸣。
她们告诉我,可以开一个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写出更好的文章。这让我的内心又充满了希望,觉得精神又有了依托,但尚未付诸行动。
但写作的念头依然飘在心头,挥之不去。今年2月份,机缘巧合促使我报了写作班,打算从头开始学习写作。
写作,大而泛之,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一件事情,体现一种价值观。我认真地听课,努力地完成作业,一点一点地磨练自己的写作技巧。明白了很多以前容易犯的错误,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付出总会有收获,我的一篇作业《小丫》,经过修改,上了公众号“写作疗愈”。这是我的小说处女作,也是第一篇上公众号的文章,这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我还参加并且通过了有书组织的拆书预告稿测试,可以开始拆书了。抽空约了老同事一起吃饭,她们都说我活力十足,比以前更精神了。
重新坐在电脑前码字、工作的感觉非常美好。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而这扇窗正是我心底里想要的,那个自信满满的我又回来了。
将来,写作让我受益终身。
我知道,真正的写作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而到这一步,还需要走过很长的一段路。世间没有捷径,唯有踏踏实实修炼。
当年,鲁迅先生为救国人于愚昧,弃医从文,以笔为枪,针砭时弊,揭露社会的黑暗,为有志者指出一条寻找光明的道路;沈从文先生,本不读书,为寻求一份安心,弃军从文,从湘西乡下来到北京,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下《边城》这部如同散文诗般优美的小说。
他们的高度也许我无法企及,但他们的精神是一盏明灯,让我在写作的路上不至于跑偏。也许有一天,我也能执笔走天涯。
写作是一种疗愈。每当心绪不佳思绪混乱时,提起一只笔,让心情流淌于笔端。写着写着,那些忧伤的、烦恼的情绪,逐渐被梳理了一遍,心情慢慢好起来,思路也逐步清晰。意尽笔搁,心中又充满了阳光。写作是一种方法。写作让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那些以前不曾注意的点滴,那些以前忽视的美好,忽然都向我涌来,让我感动,令我深思。我觉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思维越来越敏捷,看待问题的层次也不断地上升。
写作还是一种慈悲。当你把自己的价值观倾注于笔端,阅读的人会从中受益。好书如同一盏明灯,点亮我的生活;同样的,我也希望,我写出来的文章,也能如明灯一般,为他人照耀未来。
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还需我不断地努力,是目标又是我终身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