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力始于观察。观察在于发现万物的特征,了解万物的颜色、形状、温度、重量、质感粗糙或光滑、气味、声音等等。再将这些杂乱无章的特征进行分门别类,进而推导出万物的本质特征。每个物种都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不同物种之间也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但也必然有区别于其它物种的特有的特征。这个特有的特征属于某个物种的统一特征,也就决定了物种的一些基本属性,以及决定了物种的特有作用和技能。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看到光线那么刺眼,声音那么噪杂,还有一大堆不知名的杂物,以及嘴里不知道嘟囔着什么,还来回跑动的“怪物”们,一切都那么混乱不堪。那个时候孩子内心一定是慌乱、害怕的,一定渴望井然有序的秩序。这好比我们刚开始学开车,坐进驾驶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堆不知名的按钮,我们急切想要从中找出规律来。
于是我们开始探索每个按钮,感受着按完按钮后出现什么情况,一遍遍地重复,试图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秩序。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点火启动?什么时候踩离合器?什么时候踩刹车?什么情况鸣喇叭、开灯、转方向?...我们不再慌张,不再手忙脚乱,学会了边开车边聊天,甚至自傲地边开车边打电话。
当我们学会了观察,学会如何给不同的物体分类,这个世界就不再混乱不堪,我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秩序,这套秩序帮我们自如地应付外界的复杂变化,即使是最突然的情况也能应付自如。这便是观察的力量,一切始于观察,始于认识。
即然观察是一切思考的开始,那么我们如何学会观察呢?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太简单了。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呀!这么讲不能说错,但对观察的描述一定是不完整的。
首先要确立一个被的观察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种现象,还可以是一个心理过程。总之,对象的确立即给观察设定了界限。虽然现实生活中的对象不可能弧立地存在,设定界限有脱离事实之嫌,但这么简化对象有助于人们发现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
其次,要从被观察对象的目的去确立运动方向。世界万物虽然变化万端,运动方式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本,各有其运行目的。这个目的是从万物生存于世的自私性开始的,并以为其它万物提供作用结束。就这好比,医生治病救人可以拿到薪水(当然也可以说医生也可以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只是角度不同),薪酬可以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但医生的薪水是由他的技术给病人提供服务决定的。如果病人不满意医生提供的服务,不再接受医生的治疗,医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医生是以自我为开始,以为别人提供服务结束。
最后,要从万物的结构来观察其运动功能。例如人的手可以抓取物体,抓取这个功能要想实现,就必须有对应的物理、生物结构做支撑。手要有接收“抓取”信号的神经,要有起支撑作用的骨骼,还要有给骨骼带来运动动力的肌肉,最后还要有保护、滋养前几个组织的系统(皮肤、血液等等)。
要实现对观察对象的充分了解,不仅可以用眼睛,还可以用耳朵、皮肤、鼻子等感观器官,多方位观察对象,最后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思想来观察,这样才能深刻认识观察对象。我们也要有心里准备,做到上述观察可以令我们在某一个领域达到专业水平,但真正想要充分了解一个观察对象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过程,而非一个结果。也许这也是世界运动规律的终极形态。形态
想法 哲思 少年文艺
日记本
赞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临在当下|从心流模型看临在当下
阅读 182
思想从抽象到具体
阅读 156
重读《马哲》(7)
阅读 71
重读《马哲》(6)
阅读 190
无和有
阅读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