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下午刚刚考完《概率论》,按照概率论的说法,如果把考试顺利通过记为事件A,那么今天的考试,对于我来说应该就是个必然事件,P(A)=1。
概率论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通过书中所提的数学方法,研究生活中那些不确定/偶然事件的概率情况,给我们生产生活提供参考。
当然今天,我不是想讲概率论,而是对考试又多了些有意识的思考。
考试的意义
从小到大,考试一直伴随在我身边,如果将我的考试试卷连接起来的话,不知得绕学校几个圈(开个玩笑)。
就拿今天这次考试来说吧,考前我花了一星期时间进行准备复习,把书看了一遍,把书中的知识串联了一遍,做了很多例题。通过这个过程,我对书中的知识理解更加透彻,而不再是复习前的那些零碎知识,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对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熟练了很多。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我或许不会再去翻看前面所学的知识,甚至还是混沌一片,这也就是我今天所领悟的考试意义。
生活需要deadline
所谓deadline,是指最后期限。
在考试前两周的时候,考试的具体通知早已下来了,当时觉得时间还长,就去忙别的事了,在考前的倒数第二周内,也基本没有怎么复习,等到考试还剩一周的时候,心中就就开始为这个deadline着急了。
“哎呀,怎么还有一周了,得赶紧来复习呀”。于是乎,在这个deadline 的压力下,每天拼了命看书复习,复习时间很短,但是在最后几天越来越高效,把以前看过的,没有看过的,全看了一遍,临近考试,才彻底把复习任务结束。
回看整个过程,也正是有了这个deadline,才让我倍感压力,当它的期限临近时,压力越来越大,于此同时效率也越来越高。
由此我就在想,如果把生活中的其他的计划,都设置个deadline,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了,后面对自己做个试验,按照考试的deadline去设定计划的deadline。
考试时为什么能够如此专注?
进入考场后,就倍感压力,准备好文具,就开始答题。对于我来说,本来漫长的两小时,但在考试过程中,转瞬即逝,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有的同学甚至还没有答完?在这个过程,我异常专注,丝毫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可是如果这两小时放在了平时,我会觉得异常漫长,专注的效率也没有那么高效。
这难道就是考试的魅力吗?
再来仔细分析下这个过程,进入考场后,下面有一群学生和我一同考试,上面有两位监考老师。营造的这个环境,就很具有考试特有的氛围,或许在考了这么年的试中,不经意间就条件反射——“得好好答题,得进入考试状态。”
刚开始答题时,效率和平时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一想到如果我不好好答题,可能会得很低的分数,考试过不了,会迎来接二连三的麻烦,一想到这,倍感压力。在压力驱使下,心里默念“得好好答题啦!”,就这样我进入了答题状态。
开始对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思考,看到问题,快速分析问题,在大脑中检索本学期所学到的知识,找到方法,认真作答。
因为考试也只有两小时,就让我不得不高效完成,如果做不完,更加通不过了。
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分析,突然发现,如果把考试的这两小时应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那简直不敢想呀,在此,我又想做对自己做个试验了。
再来回顾下,这个试验所需要的条件:
考试特有的环境————专注的特定环境(安静,舒适)
老师发试卷的仪式感————专注前需要仪式感
考试时间的限制————专注需要时间限制
考试完不成,会有更加严酷的惩罚————不专注会有严酷惩罚
答题过程中,手脑并用,接受问题,分析问题,搜索知识,找准方法,认真作答。————专注得手脑并用,积极思考
考自己的试,让别人先走吧!
当考试时间已过大半时,发现一些人早已躁动不安,一部分人开始离开教室,一部分人开始发出莫名的声响,这时候,自己的情绪也被影响,感觉考试时间不够用了,得抓紧了,结果当我做完时,发现还有半小时。
这个时候,看到更多人开始离开教室,自己也有离开教室的冲动,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和流程来说,应该再把试卷仔仔细细检查一遍,最后我还是留下来了,重新把试卷再做了一遍,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将近10分的问题,我快速修改。
再来回看整个过程,一旦环境变化,自己的情绪开始波动,如果听任情绪的控制,我可能就离开了教室,痛失十分。
所以有时候我们得去调控环境对我们的刺激,去调节我们的情绪,让理智多一些。
写在最后
这些想法是我在走路时,突然想到的,细细去思考,发现竟然如此有趣。将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变成一种奇妙的感受,然后再把其通过文字,提炼出来,这就形成了今天这篇,关于我自己考试理论,将其应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然后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
作者:新海
思考发现本质,带来乐趣。
写于6.2日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