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芳华》刷屏,大家都在转关于善良,关于好人的文章。白天还跟一位学人智学的小伙伴谈到这个话题,因为两人都没有看这部影片,所以最终我俩的讨论结果是:如果所有的行为都是发自内心的,不勉强的,那么就是真善。反之,就是伪善。
晚上去给姐姐送产品,聊着聊着又聊到这部剧,一查档期,小区门口的那家影院15分钟后放映,说走就走,揣了一包纸巾去观影。
对于那个时代我是几乎没有概念的。或许也是提前预设了目标,主要是奔着检验主人公的好人去的。
男主角刘峰的确是好人,并且有血有肉。人人把他当活雷锋,那是别人的需求。他既没有刻意去做好事学雷锋,也没有因为背负了这个名号而不可自知。相信刘峰心里的爱很满,所以他对谁都好。也没有因为自己是木匠的儿子而在干部子女面前表现卑微。他的自尊水平很高。
他只有在面对林丁丁,他喜欢的姑娘时会表现的畏手畏脚。因为在乎,所以紧张。不过,这个活雷锋的称谓还是让他错过了爱情。他知道丁丁不爱吃饺子,就给她煮面条。可是因为他对人太好了,丁丁和旁人都没有察觉出来他对丁丁的喜欢。
因为他是好人,他明明是为了不想离开心爱的姑娘才把进修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可又被记在了好人本上。
因为他是好人,他向丁丁表白被人撞见后,丁丁被扣上腐蚀活雷锋的大帽子后认为被活雷锋追求是耻辱,甚至为了自保和划清界限,还污蔑了他。
这两个桥段也被无数人作为好人的故事写进了文章里。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因为要做好事。这是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爱慕的表达方式。如果他不是好人,可能一碗面条就会引起除丁丁之外所有女生的羡慕。放弃的进修机会或许令丁丁感动到以身相许。就因为大家把他贴上了好人的标签,所以他就不应该有情感,只能够奉献!
心里掠过一丝悲凉。那句经典的:老天给你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你成为一个好人。真的是这样吗?这份“礼物”到底是谁硬塞过去的呢?
和刘峰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何小萍。一个从小不受人待见的姑娘。第一次离开那个自己是多余的家来到部队,遇到为她考虑的刘峰,小萍的眉眼弯了,面容舒展了。或许她在想她的新生活要开始了吧?
可惜,不友好的战友,从嫌弃她的体味开始,让她知道这个群体她依然是融不进的。因为内心没有力量,既不敢开口说需求,也不敢表达感受。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逃避。尽管什么都没做错,依然躲不过被排挤,被质疑,被嫌弃……
唯一接纳他的人只有刘峰。刘峰对于小萍,是精神的寄托和支柱。自然,也会心生爱慕。但是,如果小萍不是这样的背景,她对刘峰还会这样吗?未必。所以,当刘峰被下放伐木连时,小萍的心和魂都跟着走了。也因此,她开始不原谅文工团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林丁丁。她对于原本心爱的舞蹈也没有了期待,刘峰走了,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如同他日思夜想,期待着早日平反可以见到的爸爸。
两人都被下放,一个去了伐木连,一个去了野战队。两个人对于离开文工团都没有留恋,对刘峰来说,爱情幻灭,他到哪里依然可以做他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好人,尽管别人伤害了他,但他没有恨她。内心没有爱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小萍离开时甚至有点欣喜,尽管未来不知道怎么样,但至少她又可以脱离这个融不进的环境了。野战部队纵然辛苦,但是她忙碌得充实,她可以给到别人尉籍,在血肉模糊的环境里,小萍的心里开始有爱了。
命运真是会开玩笑,一次遭到袭击时,小萍因为保护伤员被评为了战斗英雄,经常被嫌弃的丑小鸭突然成为了受欢迎的白天鹅。小萍无法接受自己的现状,精神出了问题。用心理学的话来说,是因为强烈的不配得感。她忘记了所有人,包括刘峰。
一场文工团的慰问演出,熟悉的旋律唤醒了小萍,在草地上独舞的小萍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曲毕,心魔除。原来,小萍的心底是如此热爱舞蹈。她在忘我的舞蹈中才是身心合一的,那一刻,我感觉到她对自己如此认可,如此接纳。
时过境迁,两人再次相聚,尽管物质上好像差强人意,但刘峰讲述自己的故事像在讲别人的故事,内心平和淡定,难怪反而被腰缠万贯的战友羡慕。小萍依然关心刘峰,两人都没有变。不过,小萍有了张口说需求的勇气,也要到了她要的结果。这才是好人该有的打开方式。
人性和情感,是无论时间和空间怎么变,都不会改变的东西。因为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