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生活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我的理财观念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有了多余的积蓄存银行里。父辈们好像都是这么做。每次取钱不是看获益多少,而是总觉得像是银行白给的钱。人长大了,心理财商年龄还停留在幼时。
为何会如此,不去学习,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如此!
然而,现在银行的1-3年利率在1%到3%,现在的年通货膨胀率在5%。100元存一年是101看着有利息了,经过通货膨胀,购买力只有96元,白白被通胀吞了4元。
高超通胀的最好方法理财。说到理财,肯定要提及投资。而投资产品种类繁多,会穿上各种衣服闪亮登场。外表再华丽,也逃不过这五类:
第一类投资,中间商倒买倒卖。
这类投资品的代表是:银行、p2p、信托等。银行储蓄最典型。
每次把钱存银行会有利息,有没有想过利息从哪里来?我是从来没想过。从父辈起就是如此呀!银行代表着国家,我的闲钱放在银行,一方面防丢,一方面还有利息,我对银行感激涕零。
也是今天才知道,银行拿我的钱去放高利贷了。年利率3%,我觉得已经很高,结果人家6%高利贷给了别人,他从中获得利息差。善良的人儿呀,一次又一次跑去为银行做贡献。
银行、高利贷、小额信贷公司,赚钱的原理都是类似:汇集了很多人的钱,然后把钱借给需要的人,从中赚取差额。
银行一般都借款给有固定资产抵押的大型企业。还不出来的人相对较少,风险相对较低。银行有国家背书,财大气粗,谁敢跟银行抗衡!
高利贷、小额信贷,是借钱给那些积蓄用钱、并承诺给高额回报的个人或者小型企业。由于借钱人素质良莠不齐、借贷手续简单,无法充分保证收回资金,风险相对较高。
所以关于第一类投资,我们要关注中间人的信用。他们都把钱借给了谁,那些借钱的人能不能还的了欠的钱和利息。而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收益上。高回报和高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
第二类投资,无中间商赚差价
这类投资的代表是债券:国债、地方债和企业债。
债字的前面是借钱的一方。
国债是国家向你借钱;地方债是地方政府向你借钱;企业债是企业向你借钱。无中间商赚差价,买卖双方直接达成交易。
政府的信用是良好的,所以国债几乎被任为是无风险,除非这个国家沦陷了。
但是地方政府的信用参差不齐,部分地方债的风险比较高,甚至比企业债还高。
企业债就要看企业的信用啦。
分析下:
A老板是远近闻名的厨师。饭店生意一直红红火火,A老板因业务需求要扩张饭店规模,而向你借钱。
B老板开麻辣烫店。因食材不新鲜,被顾客举报,工商查封整治。他想换个位置重新开,而向你借钱。
A老板因业务发展需求推动的还款能力相比重新开店的B老板要强。相比B老板,借给A老板还是比较保险的。
此类的投资,主要看借款人的信用资质,看看还钱的概率有多大。
第三类投资,拥有部分资产
这类投资品的代表是:股票。
股票:人们用自己的钱,买公司的部分资产,与公司共同承担风险,亏盈共享。
股票赚钱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找到赚钱的公司,然后投资他。
举个栗子:你的大学同学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非常好。现在他想开一个分店,邀请你入伙。
你认为他家的火锅店有独特的配方,是可以赚到钱的。于是你出资投资了这家店。
所以这类的投资,主要看你投资的这家公司赚不赚钱。
第四类投资,成为资产所有人
这类投资品的代表是:黄金、期货、艺术品收藏和房地产等。
它是靠着外部信息,通过预测未来的涨跌赚钱,与自身的价值无关。
举个例子:
你的大学同学代购燕窝,要去印尼进货。临行前试图说服你,也准备10w买燕窝。
他说:随着政府限购政策,燕窝一定会涨价。于是,你就买了。
那这10W的燕窝会不会稳赚不赔呢?有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1:一年之后,燕窝受政府限制很难进口。因此,饭店各个地方的经销商以高价收购燕窝,你赚了一笔。
情况2:一年之后,随着环保组织抵抗吃燕窝,各饭店分分撤销有燕窝的菜,燕窝在仓库里霉掉了,10w元打了水漂。
这笔买卖并不是稳赚不赔的。
此类投资,主要看哪些因素影响价格,然后综合做出判断。
第五类投资,混合型投资
这类投资品的代表是:银行理财、基金等。
它投资的不是单一的东西,里面既有股票也有债券。根据高低风险投资品的成分,判断它是否符合你的投资需求。
重点强调:不是带着“银行”两个字就是安全的。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曾经给客户推荐理财产品,结果客户损失几十万。
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都会有各种包装,它的本质可能是保险产品,可能是基金。你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再决定要不要投资。
投资的世界里,不明白的事千万不要去做。不懂不可怕,不懂装懂才最为糟糕。
弄明白投资背后的逻辑,精心计算风险和收益,用知识和耐心,才可能换回最后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