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壹』
上次我们说到曹植夜闯司马门,犯下死罪。
爱子心切的卞夫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曹操,曹冲已经不在了,曹植可万千不能再出事了啊。
曹操也恼火,面还没见着呢,就出了这等幺蛾子,莫非,有人存心搞事?
当然,无论是不是有人存心搞事,曹植这个干系是脱不了的。曹操这么想,无非是要找个理由给曹植脱罪罢了。
然而,擅闯司马门这等大罪,不可能就这么算了,毕竟那帮朝臣们都盯着呢。那,怎么办呢?
治本的方法有一个,那就是各退一步,曹操把太子位给曹丕,朝臣们对此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朝臣们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是曹操心里,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不甘心的,他千辛万苦把曹植召回邺城做什么?不就是再搏一搏嘛。
治标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拖”,先把这阵风头躲过了,再找机会慢慢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过时间上好像不太可控,也不符合曹操的行事风格。
二是“换”,就是找个人把曹植从那个尴尬的位置换下来,让这个人替曹植承担一切,而曹植呢,负个小小的连带责任就行了,甚至,就连这个连带责任也不用负。
无独有偶,杨修丁仪也想到了第二种方法,只不过更直白一些——他们管这个叫“嫁祸”, 而且,是预谋已久。
『贰』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世子选拔赛”第一回合,也就是“传令旗”之后。
由于曹丞相戏演得太好,以至于到了赤壁前线之后,杨修才反应过来,敢情这次曹植虽然封了个侯,但实际上却是棋差一招,最终的赢家其实是曹丕。而这一切的推手,自然就是曹丕所依仗的智囊司马懿。既然如此,需得想个办法牵制司马懿才行。
作为老对手,杨修对司马懿的弱点了如指掌,不止他,就连曹操、曹丕等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谁叫他司马懿在这方面表现的太明显了呢,又或者是因为这部电视剧要凸显司马懿的正面形象?
出仕是为了保家,这可是司马懿自己说的,同时,他也是这么做的。那么,要牵制司马懿,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他的家庭下手。
不过,难,也就难在这个地方。为啥?不好找人嘛。
首先,老弱妇孺是不能动的,对吧(动也不一定打得过张春华)?
不对,世子之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心软的人注定不可能是赢家。杨修不打这个主意,一来他和曹植,好歹也是君子,是君子就得讲一点风度,受一定的约束;二来,除非到了生死关头,谁会这么傻,直接把“战争”升级到双方都不能回头的地步呢?到时候,争位的主角还没动手,两个下属倒先掐得难解难分,这成何体统?
然后,就只能从出仕的几个人身上开刀了,司马家出仕的有几个人呢?除了司马懿,就两个。
第一个,是当家的司马防,做过京兆尹,却早已没了实权,与杨修的父亲杨彪同朝为官,算是杨修的长辈。杨修肯定不敢把主意打到他老人家身上去,就算他想,他也没这能耐。就算他有这能耐,以司马防这等老江湖,到时候谁玩谁还不一定呢。所以,这个选项,PASS。
第二个,就是在丞相府任职的司马朗,司马懿的大哥。官儿不大,为人忠厚,易于控制,跟司马懿的关系也很亲密,简直就是最佳人选。
第三个,嗯?不是两个么?客官请稍安勿躁……
第三个,就是一直想出仕,却一直被司马懿劝着没有出仕的司马孚。为啥司马懿不让他三弟出仕呢?除了官场凶险之外,还有一条理由就是,当时的司马懿,作为还未夺得世子之位的曹丕的属臣,是没有能力保司马孚周全的。
就好像杨修使计调司马朗入曹植府一样,他只能徒呼奈何。
然而,令人更无奈的是,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亲大哥”也会变成“猪队友”。
『叁』
自打知道司马朗被调入曹植府后,司马防就坐立难安,以他的政治嗅觉,总觉得要出事儿。不行,得召开一次“家庭会议”,把这事儿解决掉才行。
其实,谁都知道,这事儿的最优解就是司马朗辞职不干了,对吧,这样的话杨修也没办法。所以,原本的三方会谈,倒有那么点儿“逼宫”的意思。不过,主动权掌握在司马朗的手里,他不让步,谁也没办法。
至于为什么说最优解是司马朗辞职不干呢,这里可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司马朗被调入曹植府这件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杨修要对付司马懿,而司马朗恰好是他哥哥,并不是什么别的原因。若不想让杨修得逞,解开这个结就可以了,一劳永逸,前面也说过杨修现在能打主意的也就司马朗一个人。
其次,司马朗入曹植府,并没有什么鸟用。
按照司马朗一厢情愿的逻辑,他入了曹植府,就等于司马家买了双保险,两个世子争位,无论谁赢,他司马家总归是不会输的。还真把曹家兄弟当傻子么,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这是很忌讳的好不好。而且,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还应该把司马孚送到曹彰那里去呢?
司马朗在曹植府,跟司马懿在曹丕那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创业元老,而他只是个炮灰。如果曹丕赢了,以司马懿的地位,保司马朗绝无问题;但如果曹植赢了,先不说司马懿能不能保住,他司马朗自己不被“打入冷宫”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最后,这不是在扯司马懿的后腿,而是在扯整个司马家的后腿。
按照司马懿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特点,如果司马朗入了曹植府,必然会导致曹丕对司马懿的无端猜忌,就算曹丕对司马懿的忠心毫不怀疑,也会担心司马懿在出谋划策的过程中有所顾忌。果不其然的就是,当曹丕知道这件事之后,跟司马懿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杨修离间之意,也正在于此,此为其一。
其二就是,若有一天为了救司马朗,司马懿势必会去求曹丕去做他不愿意,甚至是连司马懿自己都不愿意让曹丕去做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让曹丕离好不容易才能够再近一步的世子之位又远了一些。当然,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受损的不只曹丕一个人,还有在背后支持他的所有人,这其中就包括司马家。
所以我说,司马朗入曹植府这事儿,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然而,司马朗并不服气,他有自己的抱负,还有一点点侥幸,甚至依仗着父亲司马防因爱子之心而表现出的一丝左右摇摆,再加上弟弟司马懿因兄弟之情而表现出的一些退让,让他为自己争取到了继续为官的机会。
就这样,司马朗成了曹植阵营中的一代“背锅侠”。只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锅,他背不起。
『肆』
在曹丕宴请曹植的那个晚上,本来已经要被杨修拖走的曹植,在看到甄宓缝制的锈袍之后陷入了相思之中,头脑一热再加上曹真起哄,瞬间就把回城的事儿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杨修气都不打一处来,嘱咐了一下司马朗,让他照顾好曹植,就跟丁仪走了。不过这有点奇怪,以杨修之聪明,不会不知道曹植酒后可能会惹事。虽然司马朗是他的属官,但就这么把曹植托付给一个非核心圈子里的人,总有点说不过去,一旦出了什么意外,那可是得不偿失的。这,是一个疑点。
好在杨修反应够快,在得知此事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好了对策——兵分两路,他去找曹植修改供词,丁仪去崔琰那稳住崔申。
而此刻正在曹丕府上赴宴的司马懿听说了昨晚的事情,立马就告辞回家了,他慌呀。
司马懿回到家中,司马朗还未从宿醉中清醒过来,逼得司马懿不得不用水把他泼醒。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奉命捉拿司马朗的校事府士兵已经杀进来了。
不过还好,司马朗被抓走之前,告诉了司马懿一个关键信息,就是目击证人——公车令崔申。
『伍』
正如杨修所预料的一样,崔申此刻正在崔琰府中,而且将司马门一事的始末悉数告诉了崔琰。
崔琰的意思,是让他先别把这些“事实”告诉别人,毕竟往真了说,这可是要掉脑袋的。而且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曹植他一定要保,这个大家是再清楚不过了。
所以,崔琰的本意,其实是此事要从长计议,妥善处理,不能实话实说,害人害己。
然而,出乎崔琰意料的是,今天他的府邸,突然就成了各家的“必争之地”。
第二位到访的,就是受杨修之命前来的丁仪。
丁仪知道他们不是一路人,而且他还是崔琰的下属,自身并没有什么谈判的本钱,便开门见山给了崔琰一个下马威——我可是有你的把柄在手哦。
崔琰知道丁仪的意思,是让崔申作伪证,好嫁祸给司马朗,可他铮铮崔琰岂是这么容易受人摆布的?然而,一提起曹操,任谁都得掂量掂量,连尚书大人也不例外。
丁仪走前,还特意留了两箱东西给崔琰,加上之前的下马威,算是把“威逼”和“利诱”都凑齐了。
第三位到访的,正是受了司马朗启发的司马懿。
然而,他并不知道之前这里已经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崔申支支吾吾,不肯透露半句,而崔琰,更是直接下了逐客令。
第四位到访的是……
嗯?还有第四位?
当然,第四位是谁,先按下不表,等到下回再说。
『陆』
魏王府,一干人等都到齐之后,曹操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人到齐了就开始吧,就又转头看奏折去了。
曹操这么淡定?
当然,剧本已经写好,导演和演员皆已就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心知肚明,有什么不淡定的?
果不其然,崔申学了黄蓉,三句真话一句假话,不过这一句假话,就把司马朗给害死了。
然而,司马朗也只能喊冤,却并不能说实话。一来,属臣不能出卖主公,二来,他也知道曹操要保曹植,不说还好,说了恐怕立刻就得死。
接下来,曹操把奏折丢到一边,很认真地问了曹植一句,崔申所言,是真的吗??
好在之前杨修已经成功劝服了曹植,曹植说了半句“真话”——“儿子当时喝醉了,只不过,确实记得,是司马朗驾车送我回去的。”
这话其实没毛病,是真话,只不过只有半句,丝毫不提闯司马门的事情,估计这也是曹植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了吧。不会满嘴跑火车的公子哥儿,真不是好的政治家。
毫无悬念,司马朗就这样被打入了大理寺,候审。
等曹操把其他人都支走以后,又跟曹丕进行了一次“对话”,比“送令旗”的时候还要精彩。(括号里是暗藏的对白,嗯,还是我猜的)
“父亲有何吩咐?”(把我留下来是几个意思?)
“此案如何审理,你可有想法?”(应该是我问你到底有几个意思。)
“是非曲直,大理寺自有决断,父亲也会秉公办理。儿子的想法,并不重要。”(这事儿我不想管。)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站起来了。(你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
“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大哥吧?”(曹植可是你亲弟弟。)
“是。”(我知道。)
“秉公办理,不好办。”(我一定要保住子建。)
然后曹操就走了。(你自己看着办。)
『柒』
事已至此,司马懿明白,只有曹丕出面,先救了曹植,司马朗才有求生的希望。即便他明知道会碰一鼻子灰,甚至因此开罪曹丕,他也得去。
然而,曹丕反应的激烈程度,似乎还是有点超出他的想象,我就不多说了,大家看图吧。
说完,曹丕拂袖而去。
司马懿也深感无奈,却不知如何是好。
而大理寺中,司马朗受刑过重,只剩下半条人命。
历史,似乎又开始重复了……
上一次是他父亲司马防,而这一次是他大哥司马朗。
上一次幸得贵人相助,司马家历经艰险,终归是平安无事。
那么这一次,司马懿还会像上次那样幸运吗?
咱们下回再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