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生理性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串行化”。串行化对于人类的思维非常重要,是人类的思维从感知到理性的必经的桥梁,这个串行化的工具就是一种程序的语言,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人类的自然语言。人类学会了语言之后,才真正的进入理性的思维世界。这种语言的工作原理,本质上和我们目前计算机的程序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人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基础不同,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1)信息表达基础不同
人脑的软件的基础工作平台是知觉。知觉本身就是一种软件,人在知觉的基础上才形成的串行化的语言形式表达,才形成了思维意识,人的知觉的工作却是并行化的。能够上升到一个抽象的具体概念,需要大量的知觉的相关单元参与,才能完成的。比如,数字的0和1,这样的概念,对于人脑来说,是一个知觉的概念,并不和硬件的状态直接对应,本身形成这样的知觉概念,就非常不容易,因为这样的抽象的概念,并不和客观世界的某一具体的事物相对应,而是人脑在对客观世界具体的大量的反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态”,“态”在后面还要解释,先理解成状态。这个“态”,可不是简单的对底层的条件反射,进行一些交并补的初等集合运算,就能得到的。这里面大量的用到了反馈的时序逻辑,这个“态”不是靠单一硬件结构,所能表达的,而是采用一种模糊的宏观运行状态来表达的。由此可以看到,人脑的0和1,其实是一种微程序(知觉)的运行状态的表达,而不是一个微观硬件的精确表达。
人脑对于0和1的运算,是在意识层面上完成的,是依赖语言的,对于这部分的运算速度,取决于语言的速度,是很慢的。
上升到意识层面的,就必定有语言的参与。人对于串行化的以语言为基础的思维运算,是可以“自我认识”的,也是可以“对外表达”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串行化”的主流意识的形成,就不能形成“自我”,多数精神病患者,都是卡在这一关了。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存在多条意识流,所以无法产生“我”,这个概念。
人脑的知觉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根本不用上升到意识层面,对于意识层面之下的活动,不需要语言参与,是直接依靠神经网络,由硬件来完成的,这部分运算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图像识别,人脑的意识根本不知道其实如何完成的,也是无法被“自我意识”所感知的。因为人类的意识的基础,是建立在“态”的基础上的,“态”只能感知“态”的转换,不可能感知比“态”粒度小的“微态”,这是因为,为了保证“态”的稳定性,对“微态”上升到“态”之前,进行了滤波,防止干扰,如果,不对“微态”,进行滤波和抗干扰处理,也就根本不能形成“态”,人类就不能形成意识。
而电脑却恰恰相反,电脑的0和1,是在人类的思维基础上,先验地明确表达,采用的先验的硬件进行运算。所以电脑在这方面的运行速度,要远远高于人脑。
但是,电脑在处理“人脑知觉处理的问题”的时候,却是依靠软件实现的,比如图像识别,电脑要采用大量的软件串行化运算来实现,速度很慢,效果也不一定好。
简单地说,人脑用硬件完成的事,电脑是用软件完成的;人脑用软件完成的事,电脑却是用硬件完成的。
(2)信息存储方式不同
人脑没有先验的网络结构,人脑存储信息,主要还得依靠“态”,对于新的信息,得形成新的态来表达,这种“态”,不依赖某一具体的微观结构,更多的是依赖于运行的状态表达。这一点,和全息照相非常类似,而且,比全息照相更进一步,全息照相是一种静态的空间的“态”,人脑的“态”是一种动态的“态”,任何局部对整体,都有贡献,但整体决不是任何一个局部。
而电脑具有先验的物理结构,电脑对于信息的存储,是依靠精确的微观物理结构来表达,这种结构与信息一一对应。
(3)信息运算方式不同
对于人脑,运算同样主要依靠的是“态的转换”,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运算器和存储器,对于人脑而言,运算即是存储,存储即是运算。运算结果也是一种态,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对于电脑而言,存在明确独立的运算器和存储器,运算是在运算器(CPU)内精确完成的,运算结果是一种微观上的精确表达。
(4)信息控制方式不同
人脑采用“态”,作为信息表达的基础,就决定了人脑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非常重要,以后我们还会谈到,这种不确定性,就是灵魂的起源。人脑的不确定性的来源,我们后面还会谈到。人脑就是利用这种不确定性工作的。
而电脑不是,电脑基本上是按照先验的结构和程序工作的。理论上,不会具有不确定性,即使有软件错误,这个软件错误,也是包含在先验的设计里的。目前,还没有一部电脑是依靠错误来工作的。(我们不是说电脑不会受突发的硬件错误干扰,产生程序运行异常,这种情况,会有的,但目前是我们极力避免的,而且我们的电脑,不是利用这种现象进行工作的。)
综和分析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谈谈人的认知过程,有许多先验的结论,先抛给大家,先有个印象,好知道我的观点,这些论断,后面还要细谈。
这里先简单综合一下:我们看到,我们的思维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就现代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而言,思维的产生毫无悬念,也根本不神秘,是一种必然的,是一种“不依赖于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必然。灵魂不需要有任何特殊的物质载体基础,一切可以称之为“存在”的物质,都可以作为灵魂的载体。深入讨论,以后还得讲。
那么有了语言之后,人类就可以,不依赖于客观世界引起的条件反射了,就可以进行“空对空”的纯主观世界的条件反射(其实,这里的主观和客观很难区分。因为别人的主观世界,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客观世界,个体人对世界的划分,就只有两个,“我”和“非我”。),比如,把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这样的行为,等等等等,一种纯思维的思考才产生了。比如,我们现在已经不用,眼前摆个苹果,才能够思考苹果。我们只要在心里说“苹果”,就可以研究苹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