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众号:昸叶书单末(dysdm_meet)
2018年6月1日
别堕落
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成长的过程
夏天
夏天了。
广州的夏季是我永远的硬伤。
因为它真的太长太长了。长的仿佛这里的四季全是它一样。
我很疑惑在过去的两年里。我是怎样跨过这个长长的季节。
空闲时间里翻微博,想知道过去我都在干些什么, 翻完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去年的五月都是雨季,我有很多次在珠江边上淋成落汤鸡,高温还冒着,但下着的雨就算气温再高,也能在心理上给你降几度,然后还有一种夏季没来那么早的错觉。
而我之所以那么绝望。
是因为广州的夏季,可是要到11月。
这种绝望,是太久的蜷缩在这个城市让我失去了鲜活感,笔下再也出不来的故事,也并不想反复蹉跎对生活所谓的感悟。
毕竟在无趣的日常里,没有八卦,也不能再想着靠运动打发夏季的聒噪,至于繁琐的工作,我也从没打算把它纳入生活的情节里。
脚底的隐隐作痛提醒着我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我想起中考前夕:
那时早读大家声嘶力竭,撕扯着喉咙恨不得啃下每个英语单词古文古句,只有满嘴泡泡的我沉着头缄默不语,以为即使默念也能撑上几个知识点,谁知道几分钟后就睡意朦胧。
后来好友私自跑出学校,给我买来一杯豆浆。
我满嘴的泡泡,居然真的全部消失了。
六一
我从小到大对六一就没什么概念。
实在搞不明白它现如今的如此兴师动众。
或许小时候学校也有组织活动什么的,但是我一点记忆都没有,也丝毫没有像现在的小孩子般对待六一一脸兴奋。
可能唯一存在于记忆里的六一。
是在14年。
我收到JunZi的礼物。
那是一盒子曲奇饼干。
那时我们还没有很熟悉,但是就这件事,我可以记住好久。
这种小节日里的小仪式感,因为一盒曲奇,开始变的不那么一样。
回忆
520过去的时候。
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很多有关仪式感的故事。
最后是一个视频:
刘嘉玲说。
我挺喜欢仪式感的,就我很注重节假日,尤其是那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除夕的时候我会去办年货,会去买花,然后包红包,我觉得这才会给我带来特别的一种意义,比如你们的周年纪念日、结婚庆,怎么能不出去吃顿饭?情人节怎么可以不收花?
但是我更喜欢她说的后半段。
她说。
很多的回忆是要靠自己去创造出来的,即使是简简单单的小卡片,也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卡片现在很难得的,现在到处都是手机,这是没有温度的。
我喜欢这段话。
就像我喜欢在特别的日子里,
送给别人我亲自动手的礼物。
比如,
花上四个月做一个ppt。
一个月画一幅画。
几个星期做一个h5祝福动画。
一晚上的时间做一个生日视频。
它们分文不值,但花了我所有的心血。
以及竭尽全力的第一次。
只是后来,我很少再这样子去做一件事了。
一件花心思花时间动手去做的事。
我甚至没有了以前在特别的日子里一定要特别的过的执念,这点让我感到不快。
因为我骨子里始终认为,无论是怎样的方式,都是所有的这些大的小的小仪式,堆砌了所有爱的瞬间,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它都那么不一样的存在在记忆里,无论过去多少年,你是多健忘的人,你都不会忘记。
只有它们,才会让日子变的更快乐。这一点的执念,应该要有。
时间
时间走了。
谁还在等呢。
错过一个日期,那就是错过了。
我小时候特别渴望能拥有一双水晶凉鞋,一件带纱长裙,一个金发芭比娃娃,却一直未能如愿。后来我暗暗下定决心:等我长成大人了,我要买好多好多,堆满自己的小衣柜,大房间。
结果就是,当十几年后,我在无数个商店超市看到它们,却是一瞥而过,再没有当年的期盼和渴望。那时下定决心的我也不会知道,长成大人之后的我,水晶凉鞋,带纱长裙,金发芭比娃娃,已经弥补不了小时候未能如愿的缺憾了,那些在小商店反复徘徊、失魂落魄的委屈,永远的定格在了那个时代。
这种感觉就像是,当我40岁的时候,你再送我一条我18岁时想穿的裙子,当我老的走不动的时候,你再带我去浪漫的土耳其独特的布拉格,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意识
而我在想这些的时候,是我在办婚礼的那一天。
那天酒席上人声鼎沸,天气聒噪,我想曾经十岁的我一定不知道,十几年后,我会穿着洁白的婚纱坐在曾经还是我卧室的房间里,见证着我的爱情。
我的身边,坐着我这十几年来最亲的人。
我的爱人,他就在不远处。
那天,弟弟从头到尾牵着我的裙尾。
可爱的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小心翼翼的扶着我上楼梯,他也一定不知道,此刻我们走着的楼梯,是这座房子唯一没变的部分,它这还贴着它第一次装修就用上的瓷砖,上面有多少痕迹篆刻着我童年的记忆。
现在,这里的所有都变了样,唯一没变的就是它。
它让我有一种情怯感,让我儿时所有的记忆在这个时候都席卷而来,只是一瞬间我来不及细想,我只知道当我坐上车,弟弟问我去哪的时候,我看见姐姐脸上一瞬间失控的表情,突然明白婚礼真正的意义。
原来它不仅仅是仪式感,它更多的是在残忍地刺痛着我,让我才意识到,在这座房子里,冥冥之中我缺失的爱,是否又能够从最初的地方回到我的生命里,哪怕我这次是真的离开,真的远去,它是不是还在,还在继续支撑着我往前走。
过去
这座房子。
它是鲜花怒放的别院,玫瑰月季牵牛洗澡红。
它还是硕果累累的农场所,枇杷葡萄丝瓜小辣椒。
那时正午炎热,别院中一棵硕大的枇杷树有着大片阴凉,我和姐姐坐在下面。
我们洗着衣服,她教我唱歌。
这是记忆里唯一的一个夏天,回忆起来是清凉清凉的。
而有一点,是直到现在,我都很怀疑是这颗枇杷树上的虫子飞到我的眼睛上才导致我如今的高度近视,至于虫子为啥飞到我脸上,那是因为我贪吃,硬拽着一颗大枇杷牟足了劲儿的扯树枝。
......
嗯,扯远了。
回到重点。
曾在过去。
逢年过节的时候,别院和厨房变得格外热闹,妈妈会邀请她的朋友们来家里一起做馍馍和特色菜,而往往那个时候,我可以一天不吃饭,就为了最后香馍出炉,一吞十几个,惹得阿姨们哈哈大笑。
等到了除夕夜,那更是热闹的不得了。
别院中各式各样的烟花炮竹冲天而上,我更喜欢跑到二楼的阳台上,趴在窗户上看它们盛开的模样,等到它们告一段落,我就转身跑进客厅,打开各式各样的绚丽灯光,红的黄的绿的,它们一闪一闪的,和着光影变化,成为一个电光十足的魅力舞台,美极了。
就在这些客厅卧室与别院间,我和我的家人躲过猫猫,看过电视,打过弹珠,扮过公主,玩过积木,还插过花,嬉过水,画过画,当然还有儿时的争吵打架,半夜从沙发上掉下来等等等等。。。
那时候客厅的一角摆着小型电视,每到晚上就会有个歌唱比赛节目,它叫“银河之星大擂台”,我和姐姐都喜欢看,并且学里面的歌曲。
那个时候的除夕,年夜饭可以吃好久。
而关于这里的记忆,我竟然记得那么清楚。
这是这栋楼的一部分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上梁那天漫天的馒头花生和糖果,比如半夜睡着了风刮住了客厅的大门关住了起来上厕所的哥哥,最后惊动了爸爸妈妈而我还一脸懵逼,比如节假日的时候亲戚家的表哥表姐堂哥堂弟都喜欢来我家玩耍,比如好多。
现在
这座房子变了模样。
有了新的商业使命。
而我。
几乎认不出表哥表姐堂哥堂弟的长相。
也叫不出我幼年时阿姨们的姓氏名谁。
无论在哪里,
也再也没有任何节假日热闹的气氛。
甚至连我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
在无形中也都失去了儿时的亲昵。
或许。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而那栋房子,在当年小小的我的心里,曾经像城堡一样神圣的存在,终于在岁月的物是人非中成为了杀鸡宰牛的厨房前院,一间间标准的商业餐饮包间,一个面向大众的生意门面。
我曾在它天台上看过的星星。
再也没有亮起来。
童年
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份完美。
我在童年时期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傻里傻气的怂包一个。
就像那时只知道跟在姐姐的后面。
她说她喜欢我,我就笑。
她说她讨厌我,我就哭。
她总是用这招调戏我,百试不爽。
那时她一头黑色秀发,扎着两个马尾辫,一边一个。
这是妈妈最讨厌的发型。
就像我喜欢在短袖连衣裙里再穿件长袖格子衬衫。
这也是妈妈最讨厌的穿着。
妈妈曾给我一包鸡汁牌方便面,背着我穿过夏日的雨,去戏院看戏,但是那天戏停了。
印象里这是比较和谐的画面,也被我在小学作文里写烂了,但我记得更深刻的是她拿着扫帚追打我和姐姐,因为我们俩洗个澡从天亮洗到了天黑。
那时姐姐拉着我的手拼命往回跑。
我俩还一边拼命憋着笑。
妈妈在后面凶神恶煞追打我们的模样。
我到现在都记得。
当然这件事我没有写进小学作文里,毕竟作文得积极向上,方向正确。
……
而关于童年的故事,我想一字一句全部写下来。
等到我老了,或者等到我觉得生活过不去了的时刻。
我停下来翻到这些。
我能想起来,哦,我还有这么荒诞的时候。
可是记忆太多,它们像这座房子守口如瓶的部分、厚重深沉的部分、难以言说的部分,它们明明是轻松愉悦欢快烂漫的桥段,却像太阳里的黑子,音乐中的停顿,让我没法和它们一一说话。
兴许大多数的它们。
只愿意安安静静地待在我的记忆里。
不吵不闹。
就像人所经历过的事情,在当时感觉也许就如白水般淡淡无味,但是经过时间的发酵却大为不同。所有童年教给我们的事,都是逃不掉的,最终也将变成我们心底的,永远的往事。
而在那时,当我还没有意识到暴风雨来临之前,在一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那栋房子里的时光,才是我童年故事里全部的真正的金色年华。
懂得
当那之后,就没有了。
就像我没懂。
我记忆里的姐姐温柔如水,
后来我才发现她精明能干是个女强人。
我记忆里的哥哥调皮捣蛋,
后来他缄默不语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学霸。
我记忆里的爸爸温暖慈爱,
后来他不再对我溺爱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而我记忆里的妈妈,她彪悍泼辣,
但我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她也曾温柔可爱。
后记:
如果有关人性的一面,坚强勇敢积极向上,在那个时候生命给予了我这些,但我从来不认为它是一笔财富,也想拒绝拥有。因为童心只有一颗,故事只有一段,它们的生产日期很早,保质期却很短,在这期间你没有意识没有成熟的思考,所以给予更多的,或许应该是天真烂漫,毕竟谁不想当个童话公主,在不该成熟的年纪里可以无知无畏嘻嘻哈哈。
我觉得无论过去多久,这种气质都应该有。
因为成年后的大人,会秉承着世俗的惯例,跟你计算一分一毫。
他们当然知道你是谁,骨肉至亲,生死相交。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
他们只会看到。
你长大了。
是的,你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只有小孩子,才需要温柔以待。
这个道理,直到很久之后,我才弄清楚。
就不再多说什么。
就像所有的过去一样。
因为熟透了,才从身上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