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马丁说过一句话: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人这一生,难免有孤独落魄时,身后无山可靠,周围无人可依,只能独自挣扎,艰难前行。
“竹林七贤”阮籍,在他三岁时,父亲便去世,留下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幸得曹丕照顾,母子俩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因此,他非常感激曹丕的帮助。
他为曹丕最终能够接替汉室政权而高兴,但又因曹丕胁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而痛苦。
他从小便立志,要做项羽、刘邦那样的济世英雄,却因官场上那些道貌岸然、不守规则之人而气愤。
他哭过,骂过,醉酒过,但心中的苦闷与绝望并没有因此宣泄,反而越发痛苦。
最后别无他法,他开始潜心写诗,将自己沉浸于诗词创作中,以此来治愈心灵的伤痛。
阮籍这一生一共写了八十二首咏怀诗,而他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洗涤内心,最终走出阴霾。
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阮籍一样,能在磨难中坚强,苦难中自渡。
生活艰难,世事艰辛,我们无法逃避,也无从回避。
但若任由自己深陷其中,向下沉沦,难免会身心交瘁、精疲力尽,从而失去继续攀登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要知道,身在低谷,无人可靠是常态,懂得自我救赎,才是破局之道。
《旷怡亭口占》中有一句诗: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世间最好的修行,莫过于见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还能不忘释放善意,向他人施以援手;
历经了生活的磨难困顿,仍有一颗悲悯之心,帮扶他人。
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虽名扬天下,但却极少为人写字。
一次,他散步路过山阴城桥,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桥上叫卖。
竹扇很简陋,没什么装饰,也少有人问津,老妇人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妇人,就上前说:
“您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可否让我题上字,试试?”
于是王羲之自顾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五个大字。
老妇人见此,满脸怒气,责怪王羲之把她的扇子弄脏了,这下更没人买了。
王羲之却告诉她说:“您只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说完便离开了。
老妇人无奈,只好按照他的话去卖,不想众人知道后竞相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
老妇人这才明白王羲之的用意,对他感激不尽。
在旁人看来,这或许只是王羲之的举手之劳,但对于老妇人来说,却是帮她解决了一时的困境。
在生活中,谁都免不了有山穷水尽、落魄潦倒之时。
面对他人的困顿无助,我们不妨伸手扶一把,既是为他人解决了难题,也是为自己赢得了美誉。
很喜欢一句话:
“我们所遇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来渡我们的。”
人生在世,酸与甜,苦与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顺时坦然,逆时淡然,才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最好方式。
河东先生柳宗元,年轻时仕途一帆风顺,才三十二岁便做了礼部员外郎。
但本该节节攀升的他,却因一篇《六逆论》,被刚即位的宪宗贬去永州。
本是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
永州十年,柳宗元不仅经历了母亲病逝,女儿夭折,家中失火,自己还记忆衰退,浑身是病。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埋怨,反而是不断反省自己、为人着想。
世界吻之以痛,他却报之以歌。
十年后,柳宗元被诏回京,但刚满一月,又因好友刘禹锡被贬柳州。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怨恨好友,反而是凭一己之力,将柳州从地狱变成了天堂。
他在柳州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荒种地、治病救人……
短短四年时间,使柳州那些外出避难的百姓纷纷回乡。
柳宗元这一生,可谓是坎坷相伴,苦难相随。
但他从未妥协,反而将人生当作修炼场,在逆境中修行,苦难中开花。
反观我们这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生在世,便没有所谓的一帆风顺,但风再大、雨再急,也有风停雨歇之时。
那些让我们伤感的、不适的、介怀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却。
而当我们历经了红尘苦难,也会渐渐发现:
所谓人生,不过是一块磨刀石,逆境时修身,苦痛自消散;顺境时修心,烦恼也随风。
节选自樊登读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