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读到了让我比较震撼的孙维刚老师。
说实话,我的心情原本是焦虑的、迫切的,迫切想要成长却又觉得缺乏途径,成长速度太慢,所以焦虑。但同时我又知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焦虑不如读书。读书和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天教学、每一天班级管理,大概是目前我唯一能做的让自己保持成长的事情了。(如有人愿意指点,我该是求知若渴的心情了)
读着孙维刚老师的事迹,我一度落泪,都是惊讶和感动。一是孙老师的人格,真的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绝对的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从他“要让其他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幸福”的志向中体现的,是从他让那么多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在他家留宿、为学生的发展出力出钱、躺在病榻上仍不忘记给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写信和打电话等承载着老师满满的爱的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二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孙维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却一如今天实行的新高考,既有考试成绩,也有家长会上鼓励表扬的“素质分”,且重视学生先做人再做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孙维刚老师的做法深入学生和家长的心。三是孙维刚老师的课堂值得细细品味。多少年前, 孙老师就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主张德育促进智育。多少年后的今天,多少冠冕堂皇的新课改还在告诉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想来真是汗颜。四是孙老师已经非常有名气,却从未卸下过班主任的重担,他认为只有做班主任才能对学生又深入全面的了解。特别想说一句,幸亏孙老师当了班主任,又成就和发掘了多少孩子,这是那些孩子们的福气啊!所以到最后孙老师病重的几十天里,是孙老师的学生家长轮流陪护!向这样进行创新创造性工作而又鞠躬尽瘁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读着孙老师的事迹,我逐渐平静下来!我今日之焦虑,是昨日之不用心,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即使我得不到孙老师那么多的荣誉(肯定得不到),至少我能唤醒更多学生,让更多学生发展地更好,让更多人因为我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