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目标:“幸福”,即促进教师的幸福生活和学生的幸福成长。
一个核心:“思想”,即观课议课致力于让思想成为行动,促进思想,改进思想,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张图:“观课议课图”,体现以学论教、有效教学、平等对话,建立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的关系。
一个寓言:“坐井观天”,即体会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既要“青蛙跳出井口”,又要理解和尊重“青蛙”的处境。
“ 知识的诅咒”由 Robin Hogarth 首先提出,意指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其最好的例证是1990年斯坦福大学的 Elizabeth Newton 做的一个心理实验。实验中,受试者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人戴上耳机听歌,并用手敲出歌曲的节奏,另一人则负责猜出歌曲的名字。歌曲都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曲子,比如放在中国,就相当于《茉莉花》。试验结束后,实验员让听歌者猜测听节奏者可以说对多少歌曲,听歌者给出的数字是50%,而实际上,这一比例仅有2.5%。
最近接触的一个例子是,一位教研员给一位老师指导教学,受指导的老师觉得难并向教研员说:“有本事你来试试。”这位教研员下水试过,觉得不错,可是授课教师依然觉得难“臣妾做不到”。教研员对此感到很不可理解。
这位教研员的做法和心理,我自己也常常有。现在想想,就是中了“知识的诅咒”,对于某一种方法、某一种模式自己有了、自己会了,就很容易认为不会、不能的人笨和不努力,而由此态度着急,并心生抱怨。
意识到自己有了知识和技能就会中“知识的诅咒”后,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基于别人的经验、从别人的立场,说别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在观课议课中,我们主张用问号开头,从理解出发,基于他的现有条件,帮助他做好他想要做的、和他一起研究他想要研究的。不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而是基于别人的可能和需要帮助别人,这是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重大区别,也是观课议课人的立场转变。
《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06年7月19日刊登了一位农村小学教师的来信,信中有这样的描述:“前不久,我按照中心校的安排要上一节研讨课,接到通知后,我认真地分析了教材,接着又翻阅了一些新课程的书籍。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不需要教师按精读课的教法进行精讲教学,所以我确定了‘教师引拨,学生自学’的设计理念,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一次彻底的自学。我想通过这节课给其他教师提供一种授课形式,传递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案写成后,我在学校的四年级试教了一次,效果并不好,我就几次修改教案,但我始终坚持‘学生自学’的理念。我认为,既然是一节研讨课,虽然不用追求十全十美,但应富含能给众多教师带来启示、感悟的理念或方法。”可以说,每一位要上公开课的老师都会有这诸多的考量和准备,在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实践背后,都或多或少的教育伦理、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多斟酌和权衡,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育伦理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背后是完整的人。相应地,批评和否定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否定他的教学追求、他的教学努力、他的能力水平,这对授课老师来说可能是一件天大的事。
观察一线教师,和一线教师交流,我的判断是:看起来不少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但其中的绝大多数教师还是有、或者出于把学生教好的良善动机。对于出于良善动机的不合理行为,我们没有批评的权利,只有帮助和引导的义务。
观察一位小学教师上《它们怎么睡觉》,课文的内容是:
你知道动物怎样睡觉吗?
有的鸟睡觉时,用爪紧紧地抓住树枝,尽管树枝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它也掉不下来。
狗睡觉时,它们的耳朵挨着地,只要有一点儿动静,马上就能醒来。
马常常站着睡觉,可是它们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蝙蝠睡觉的样子最奇特,它们头朝下,脚朝上,把自己吊起来。这恐怕是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动物睡觉的姿势真是千奇百怪呀!
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授课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熟读课文后,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性阅读,课堂生动活泼而且富有趣味。但我想到的问题是,这篇课文是说明文,准确地说明是说明文的要求,体现说明文的特点,应该对“马常常站着睡觉”的“常常”进行处理?课后,当我小心和授课教师交流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时,授课教师爽朗地回答:“老师,这篇课文我安排的是两课时学习,这一课时重点在熟读课文,感觉趣味。下一节课主要是理解,到时不仅要处理‘马常常站着睡觉’中的‘常常’,而且会对‘有的鸟睡觉时,用爪紧紧地抓住树枝’中的‘有的’继续分析,‘有的’和‘常常’一是对象上的所指不是全部,二是时间上的所指不是全部。”她的回应让我知道执教老师比我厉害:她不仅早就想到了,而且比我想得更为完整和深入。检讨自己,我发现是在用对一篇文章的理想教学去观察研究一线教师的一次片段教学。由此明白:一线教师的教学总是在特定而有限的时间里实施和展开,他们的实践一定是有限性实践、选择性实践,这样的实践一定会是缺失性实践、遗憾性实践。
我们可以说,国家制定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自己对国家课程标准的理解、根据手中可以利用的教学材料,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则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利,也是教师应尽的专业义务。因此,课堂观察就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促进教师履行专业选择、为学生成长提供更有价值帮助的专业义务。从这种意义上,我以为除了为公正而需要统一标准的评课,日常的课堂观察一定不要搞得大而全,而是应该从教师劳动特点出发,尊重选择性、鼓励创造性。
若问什么样的课堂观察最用心,最有可能的答案是“今天他的教学内容我马上会上”。一方面,最认真的课堂观察可能是自己要执教,而更认真的课堂观察又会让我们发现更多、收获更多;另一方面,“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就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如果你自己没有想过如何教,没有想过这样教可能需要的能力和条件,没有想过这样教的可能效果……你在和一线教师交流时你说的就可能是外行话,就是缺乏实践可行性的纸上谈兵。相反,如果你在观察时不是首先想如何指导别人、而是首先想“如果自己来执教”发展自己。你就可以把观察别人课的时间当成自己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间,如果你以实践者的角色思考过如何教,并对此有了成熟可靠的实践方案,和实践者讨论时,你就会更有底气和自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了这样的准备以后,讨论的话语就不要用“你应该如何如何”、“你可以如何如何”的指点口吻,而是用“如果我来教……”、“我将选择和运用这样的处理办法……”。使用这样的交流方式首先出于对一线教师的信任:一是相信他们的专业觉悟,我们要相信如果方案确有价值和可操作性,相信他们会选择;二是相信他们的专业能力,他们能判断每一种方案的价值大小和可行性,相信他们能选择。其次,在用“假如我来教”表达时,又不要去证明自己的方法一定高明,试图用另外一种方式战胜对方;而是以学习者、平等参与者的态度参与,邀请他人对自己的方案论证、完善,自己的方案成熟了,也可以尝试着实践一番。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实践,构建一种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新型关系——“我们同在共行”。
教师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中,我们认为,成长中的思想有“获得经验之思”和“反思经验之思”。“获得经验之思”是认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以这种对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去规划和设计未来的行动。以获得课堂教学经验为例,对自身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想是获得直接经验,观课活动中对他人教学中这些关系的思想可以获得间接经验。“反思经验之思”的对象指向经验,在“反思之思”中,经验者对经验的依据、经验的过程、经验的结论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批判性地审视,从而超越原有经验可能的狭隘、浮浅和错误。促进这种反思,需要其它经验的引发和刺激,实现这种超越,需要其它经验的映照和比较。议课意味着他人经验的参与,在彼此以相异的经验进行交流和对话,超越实现自身经验的议课过程中,参与者实现的是“反思经验之思”。
运用“观看议课”的理念开展组本研修,使教师间有了更多的理解,包容,互助!通过“观”,使听课有了目标,少了茫然;通过“议”,改变了态度,有了“如果是我教,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平等,合作,共赢!
观课议课讨论的重点和焦点不在课,而是课堂某些现象背后的启示、疑难和问题。我以为有课堂现象的基础可以避免失去针对性,针对课堂现象研究揭示出相关启示、获得相关疑难的理解、发现解决相关问题的可能方法是观课议课的目的。
观课是我们向同行学习的捷径,观课应该把握哪些原则,应该观哪些方面?
第一个原则就是以学论教的原则,就是要观察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作品和学习效果来反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学论教体现了观课议课有效教学的追求、对高质量学习的追求。
第二个原则是自我发展的原则,观察课的时候不要只想着怎么去帮助他人,而是要优先想着怎么发展自己。事实上,只有你自己把自己发展好了,自己学会教学了,你对别人的帮助才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教师是育人的,教师先育谁呢?就我看来,首先是育自己。把自己栽培成才了,你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自己教育学生比较成功了,你才可以和同伴分享成功的经验。因此,观课议课不要首先想着给别人找毛病,以证明自己高明,而是首先致力于自我发展。
第三个原则是面向事实的原则,要尊重课堂上的事实和情境,不要抽象地谈空洞的、离开课堂情境的、正确的废话。情境优先、事实优先,先摆课堂上的事实,然后围绕事实对话讨论。面向实事的原则还要求我们,不要搞名人崇拜,以为名教师课堂上的一切都是好的;初出茅庐的老师就一定会一无是处。尊重事实,分析事实,理解事实。
第四个原则是深入研究的原则,观课议课是一项研究活动,我们要尽量避免教学现象的分享、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描述,要学会分析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之前的关系、探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追求,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善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实质是关系发现,成功的研究是发现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把观课议课做成教研活动,就离不开这样的关系发现。
第五个原则是立足实践的原则,我们主张,尊重基于实践者处境、立场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权利,理解教育实践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困难性,尊重教育实践的长期性和选择性;针对教学实践而研究,围绕教学实践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为改善教学实践而研究。
音乐是黄老师执教二年级的《草原就是我的家》。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现象大致讨论了这样一些问题:(一)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我的思考是有这样几种途径:一是从旋律的感受中体会,二是可以从歌词理解中体会,三是从老师的范唱中体会,四是可以从对这个民族的认识和理解中。(二)如何设计对学生的提问?我的思考是:教师要设想学生可能回答,要有不一样的回答预备,要思考自己对学生回答的预备处理可能带来什么结果;如果对学生有道理的不同回答不能有效处理,就要思考是不是一定要提出这个问题。(三)对于学生参与方式的不同要求如何公平,如何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问题,我以自己执教《西门豹治邺》为例做了简要的教学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