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高硐
高硐寨门
也许,我早就应该来走访高硐了。
作为一名热衷于文化报道的记者,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去寻访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村寨,一旦听说哪里还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寨子,就会立即前往探访。然而,对于榕江县栽麻镇大山里的高硐侗寨,我却姗姗来迟,这无疑是一个例外了。
5年前,高硐村一位名叫吴美恒的侗族姑娘,邀我前往她家乡高硐村采访,她是从高硐村走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也是我的大学师妹。如果不是她告诉我,我根本不会知道高硐村的存在。为了激发我的兴趣,她给我讲述高硐的风土人情,还为我唱了几首美丽动听的侗歌。这五年来,我多次前往榕江县采访,热情的榕江人总是把我带到三宝、大利等寨子,我一次又一次与高硐擦肩而过。2018年秋,在“侗族大歌”入选世界非遗十周年之际,因为要给我所在的《贵州日报》采写一篇深度调查,我前往栽麻镇宰荡村采访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情况,这里距离高硐近在咫尺,我却再次与高硐擦肩而过。一直到这位侗族姑娘大学毕业两年后的今天,我才第一次走进高硐村。
虽然对高硐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当我真正走进高硐村,还是惊讶了——高硐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丽。
虽然已经是秋天,但是榕江大地依然青山叠翠,郁郁葱葱。我们驱车从榕江县城出发前往高硐,沿着一条山区公路翻山越岭穿行50多分钟后,一座蕴含侗族文化元素、书写有“高硐村”三个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寨门映入眼帘。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个曾让我魂牵梦萦的侗寨,终于真真正正地出现在我面前了。
穿过寨门,眼前突然变得开阔起来:青山,古树,溪流,稻田,风雨桥,吊脚楼……一副自然人文相映成趣的美丽乡村跃然眼前。高硐村就坐落在这美丽的溪流两岸。
继续往寨子里走,溪流两岸的吊脚楼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六百多户侗族人家就居住在这溪流两岸。这些古朴的吊脚楼与这条潺潺溪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恍惚之间,竟给人一种江南水乡的感觉。
我想,从大山深处一路奔来的溪流,也许是因为眷恋,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因为沿岸的吊脚楼,这条溪流有了灵魂;因为这条溪流,这个侗寨充满了灵气。
让人感到浓郁的侗家文化气息的不仅仅是这些古朴的吊脚楼。我留意到,不少人家的窗户前都挂晒着侗布。村民告诉我,如今村里不少人家都还种植板蓝根,专门用来染布。
吴美恒告诉我,她也有几套侗族服装,是她母亲给她制作的。在高硐,每逢民族节日或者文化活动,大家就会穿上美丽的侗族服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不过,要是在平时,年轻人基本上不穿民族服装,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在穿。
真是令人感慨,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古老的侗布依然是人们的日常,让人不得不赞叹侗族文化在这个古老侗寨的顽强生命力。
知晓侗族文化的人就会知道,风雨桥是“侗族三宝”之一。令人称奇的是,高硐竟然有四座风雨桥,它们横架在溪流上面,犹如彩虹一般,构成了这个寨子最美的风景。平日里,风雨桥上总是聚齐着一些老人,他们在休憩,在闲聊,在一种安宁中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
我留意到,风雨桥头,竖立着功德碑,记录着村民为修建风雨桥的捐款名单。我在想,这些风雨桥,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它们其实更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人们与人为善、行善积德。
漫步溪边,我思绪纷飞:高硐有多少年的历史?祖先由哪里迁入?我问了村里不少人,但是没人能够回答,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不过,一位七旬老人将高硐与周边寨子的建寨时间作了对比,然后告诉我:高硐大概有600多年的历史。
据榕江侗族民间的口传和碑文记载,榕江的侗族多数是在宋代至明清这一历史时期,从广西梧州和江西吉安府等不同地方陆续迁入。
县里的文化专家介绍,在榕江县,根据风俗习惯、衣着服饰、语言表达等差异,划分为7个片区侗族:三宝侗、七十二寨侗、天甫侗、四十八寨侗、苗兰宰荡侗、郎洞四寨侗、下河侗。高侗,属于天甫侗。
村里的老人回忆说,曾经的高硐村,侗族风情浓郁,“行歌坐月”“爬窗探妹”等习俗深受广大男女青年喜爱。
站在这流水潺潺的溪边,我想象着曾经无限美好与浪漫的恋爱场景:月光下,窗户边,帅哥美女,情意绵绵,互诉衷肠。
不过,在时代变迁中,随着打工潮现象愈演愈烈,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不少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踪影。
在榕江,侗族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侗年”“萨玛节”“野歌节”等节日。然而,在时代洪流中,不少村寨的侗族文化已经无影无踪,所幸的是,高硐还剩下“六月六”等少数节日。
流水悠悠,高硐人已经开始觉醒,一方面在努力守护自己的家园,另一方面也在为家园谋求出路。
近年来,村民开始有意识地保护村里的古井、古碑、古树,积极保护与传承侗歌、侗戏等民族文化,组织举办民歌表演等文化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吴美恒告诉我,现在村里不少年轻姑娘已经学会了唱侗歌……
为推动高硐村乡村旅游业,返乡创业者杨胜明投资在寨子里建起了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宿,并与文化机构合作打造写生基地,吸引高校师生和游客前来高硐进行美术创作和旅游观光。为进一步开发旅游业,杨胜明还带领村民在进村公路两边栽种板蓝根,形成颇具特色的长达数公里的绿化带,并计划在村口打造侗族风情园……
离开高硐时,夜幕开始降临,当我站在村口回望这个深山里的寨子时,发现夜幕之下的高硐山水朦胧,美丽迷人。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