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86)
第十一章
筠仙早生五十年 子城乡试跃龙门
大贺狂饮醉酒三日不醒
三人几乎是“逃离”般离开了现场。当完全走出现场时,三人差不多都是大汗淋漓了。
郭嵩焘兴奋地说:“涤生、霞仙,今日吾来做东,给涤生办理‘鹿鸣宴’,必于涤生好好庆贺,不醉不休!”
话没落地,刘蓉也附和着:“正是,必是一醉方休!先回书院,今晚即贺”。
其时,曾子城内心颇不平静,亦难平心绪了:举人之考难度远比考秀才高出许多。且每次乡试,湘省亦不过中者四五十人。子城如此首次县试般,本没抱太多希望,哪知今次居然一考即中,且中得湘省第三十六名,又是“联捷”。此一成绩,再次刷新父亲于曾氏家族所创记录。
旧时,放榜后,都免不了设酒宴庆贺一番。金榜题名,置宴庆贺称为“科举四宴”: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和会武宴。此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因宴会上要唱《诗经》中的“鹿鸣”诗,故有其名。琼林宴是古时为新科进士而设的宴会,起始于宋代。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由于赐宴都是在著名的琼林苑举行,故该宴有“琼林宴”之称(鹰扬宴、会武宴都是武科宴。武乡试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举者要共同参宴庆贺,其宴就叫“鹰扬宴”。武科殿试放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名曰“会武宴”,楹联学开山之祖、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科举人、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进士梁章钜《浪迹丛谈·武生武举》云:“文称鹿鸣宴,武称鹰扬宴,人皆知之;文进士称恩荣宴,而武进士称会武宴,则罕有知者。”武科殿试不同于武科乡试,因而,会武宴的规模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想不到的是,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曾作为武科考官主持乡试。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说话间,二人也不管子城怎么想,就拉住他一起回到了书院旁边的酒肆。找定位置,即让小二拿酒上菜。小二问上何菜,郭嵩焘一时豪气:”拿来菜单,大爷说与尔知。“
小二拿来菜单,刘郭一看,上有:剁椒鱼头、黄椒木桶鸡、腊八豆蒸腊肉、腊肉蒸香芋、干扁豆蒸油渣、豆辣蒸风吹鱼、豆豉尖椒蒸、开胃椒蒸猪脚皮、棕香粉蒸鸭、香煎太极图、煎腊肉、香煎腊狗肉、干煎猪盯、煎大片土豆、煎熘连壳蟹、煎淮山、香煎五香鱼......
二人看看也是一时眼花,也有点“急”不择食了,也没有征求子城意见,随意点了六菜:开胃椒蒸猪脚皮、棕香粉蒸鸭、煎淮山、香煎五香鱼、腊肉蒸香芋、干扁豆蒸油渣。
虽是家常菜,但其味品正,下起酒来,甚合口味。本是学子,对酒菜也不甚是讲究,又要些由白沙井水酿制的散酒来。
酒水一上,郭嵩焘即说:“来,二位,我等也学学那些豪爽之士,先喝上半碗才算”。
二人也无异议,端起碗来”砰“的一声而碰,抬起一饮而尽。
郭说:“这酒果然香甜甘洌。据店家说,此酒乃白沙井里水酿制。据传,位于天心阁下之白沙井,于白沙街东面,被称为“长沙第一泉”,此井虽小,却名贯古今。白沙井原只一眼出水,明末时水分为二眼,后经多次修整扩为四眼;井周绕以浅沟导水,靠山坳一面横立一石,上镌"白沙泉水"四字,高处有石栏围,汲水极为方便”。郭氏说得兴起,“不能只顾听故事,忘记饮酒,来,再来一碗!”
说着,又是一“砰”,抬头即饮。
三人没吃东西,竟然连干了两碗,一时之间,舌头差不多有点僵硬了。
想想三人,天未明即起,赶往贡院看榜,自那时已三个时辰之久,又多赶路,肚里亦是空空如也,被酒一浸,既有兴奋,也小有酒意。这下,反而打开了话匣子......
刘蓉亦乘酒兴,说与子城:“涤生,自今日始,汝即成为天子堂中人,吾等相交,并不求汝之宝贵提携。”
刚一说道这儿,子城马上打断:“霞仙所言极謬,子城绝无他意。今日话说于此,以来日证之。”
三人舌头渐大,但所说皆明。此后,则以“道义至交”“神明至交”,之间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敢于直言不讳。刘蓉更是直白,约定伯仲之间须“扬清激浊,别白是非,鲜所假借”相待。
三人相交,各保清新、力辟俗气,不以至友求富贵、喜攀附,从而相期终生,传为美谈。
后刘蓉在“萧朱王贡以转相汲引为贤”的典故里道出了一半原因。典出《汉书》萧望之列传:“萧育、朱博结绶交好,王阳、贡公弹冠相知”,西汉时,萧、朱两人,王、贡两人为好友,互相推荐以至显达。后有隙,终成仇人。《后汉书·王丹传》也说:“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
表面看来,刘郭二子似怕蹈古人之覆辙,实则二人还有一因没有道出:二子都不愿靠至亲好友而显贵。尤以官场亲朋好友互相攀援成习、互相保举成风日盛,致郭、刘、曾三子极厌,不想染习、加剧漫延,形成利益联盟、官场小圈子。至亲好友间,一旦因恩,就难以“道义相砥,过失相规”,使友情变味,变功利人情,背离道义至交之初衷。
甚至十年后,曾氏高居侍郎,刘蓉僻居乡间,一个“声望素著”,一个“寂灭无闻”,即使身份悬殊亦无影响相交,曾专作诗记之:“狂风能作剧,吹我堕君前。”可见相交之情至真至纯!
自此,曾氏更是自知自智,也受启迪,立志做可交可供之人,敢交至友、敢交权贵名流,并终生奉行几个原则:
第一是肯下笨功夫。予为笨愚,做事务要一步一印,踏踏实实。
第二要格局大,忍字为先。尤以各书院求学之时,遇人不淑,得到历练,练就非凡气度。
第三须为人靠谱。做事认真靠谱,吸引名流才俊,经营人脉圈子。
第四须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于岳麓时交刘郭二子获益。
第五敢主动结交贵人。也与诸书院求学与各山长、恩师相交大为获益受到启发。
天赋不高之人,但凭意志,可化腐朽为神奇,可让日月换青天。
后边只顾喝酒、论友,而早已忘却庆贺主题,你来我往,互相敬劝,不知不觉,已喝得头大眼直。至于如何回去,三人尽是不知,本来是子城酒量最差,倒是他先醒来。醒来再看时,已差不多是第三日午时了,难道三子一醉竟然三日(备注:从此时论,曾刘郭三子应是最迟道光十四年 相识,否则不可能有曾氏中举,三子大醉三日之说)?!
事实证明,学台“悬牌批责”虽被其视为人生第一大堑,但也确实是其命运的转折点。
中了举的曾子城与曾家,这下可是乐开了花,也紧接着忙了起来。并且有了举人这一身份,就可参加明年就有的三年一试的京城会试了。于是,这年的十一月,曾子城就要离开湖南,兴冲冲地赴京赶考,看看能否有个三连捷。欲知后事如何,敬请关注后文。
参考资料:
书籍:《湖南省志·大事记》、《湘城教育纪胜》、《长沙名胜文选》
论文:清代湖南乡试研究 作者 许静
苦闷的先知:湘人郭嵩焘的传奇一生 作者 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