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熙两岁半,打人、情绪化,成了最困顿全家的一件事。在外面一时看不住,不是拽其他小朋友的帽子和口罩丢到地上、就是一言不合把小朋友推到。和小朋友一起玩玩沙坑,一不和自己心意就把沙子扬小朋友一身。抢玩具打人都是家常便饭,小熙迅速成了全小区都害怕的小霸王,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小区妈妈们就要速速把自己家孩子抱走。
小熙妈妈第一次带小熙来我们的时候,妈妈试图阻止东奔西跑的小熙,没想到小熙一个反手就给妈妈了两个耳光,抓下妈妈的眼镜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为什么孩子会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动手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当孩子在自我意识建立初期,他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慢慢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办法事事得到满足,在社交环境当中,又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表达自己,所以下意识的用手推、打、拍一些激烈的攻击性动作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婴幼儿来说,多数喜欢动手的孩子,在语言的表达上几乎都有一定的欠缺,当语言无力的时候,第一时间只能动手。特别是当情绪来临之时,自己的想法没办法得到满足或者让自己愤怒,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就成了表达自己的唯一途径。
导致孩子习惯性动手的重要因素
情绪化是导致孩子习惯性动手得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都知道感受,但是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感受背后的感受。换句话是,孩子会持续动手,除了没有找到更适合的发泄出口以为,主要还是因为它内心没有得到满足。
打个比方,孩子想要玩小朋友的玩具,小朋友不给,他出手打了人家。这时候家长的下意识反应一定是:“你这孩子,怎么这不不懂事,赶紧道歉。真不像话,你太坏了,怎么能打人”。
紧接着孩子会哭闹,很多暴脾气的家长要不把孩子活生生的拖走,更有甚者拉过来,直接对着屁股啪啪就是两巴掌:“哭什么,赶紧给我闭嘴。”
家长朝孩子一顿发泄,情绪找到了很“好”的出口,非常解气,但孩子的情绪呢?孩子当时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愤怒:首先,情绪本身是会传染的,家长当下的愤怒其实无形也在感染孩子。其次也相信很多大人听过孩子在挨揍的时候都会怒吼:‘你凭什么打我。”
害怕:究竟我做错了什么要受此对待,我很害怕
丢脸:当着这么多人面揍我或者批评我,真的好丢脸
委屈:我只是想玩那个玩具,但是没有得到理解
无助:没有人告诉我下次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
欢喜:爸爸妈妈刚才好像非常关注我的举动,情绪如此激动,很有趣
家长看得到孩子打人的行为,但是确看不到孩子内心的多处需求甚至感受,没有人理解,是孩子行为反复甚至愈演愈烈的元凶之一。
两个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好心性
家长对孩子多点耐心和关注
这是老掉牙的话题,但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做不到。三个小方法帮你攻克陪娃的绝命关卡。
一、回家手机静音十分钟。这十分钟全身心陪孩子。陪他干什么都行,大眼瞪小眼都行,只要你把十分钟全身心经历都放在他身上,真的完全不需要你操心要和他做什么,孩子会带你飞。
二、面对孩子情绪,如果你什么都不会说,那就一句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然后安安静静的抱住她。安安静静听他哭。
三、当孩子出现你看不惯的行为,第一时间握住他的手,或者把他抱走,“妈妈觉得你这个做不合适”然后就保持静默,看着他的眼睛,知道他不再亢奋。
在家上演情景剧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学习都是在和父母相处中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植入心里的。这更包括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家玩游戏,你当孩子的小朋友。
“宝宝,我很喜欢你的玩具,我们一起玩好么?”孩子会特别开心的点点头。然后帮孩子开心的复数出“好的”。
把宝宝在外面处理不好的事情,拿在家里当游戏。你希望孩子如何回应你,你就进入孩子的角色演绎给她看。反复几次,这段剧情就印在了他的心里。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需要用心呵护。关注海豚心智,专注培养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