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时光

        点、横、竖、撇、捺;提、按、顿、挫、切,扛肩又跪笔,墨落尺幅上,黑白之间,室内飘散淡淡墨香,凝神屏息,运笔点画间,时光悄悄落纸面。

        这就是写字练习书法进入的忘我境界。

        中国人都有写字情结。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或钢笔字,是有文化有修养的表现。我上小学时,学校开有写字课,老师手把手教捉笔姿势,教点画规矩,课后布置一篇大仿,行间还要押小字,晚自习我们就在煤油灯下写大仿,有时手上脸上墨迹斑斑,我们就做鬼脸逗笑玩儿。尽管字写得扭扭歪歪,但亦是一种可贵的传统文化熏染。及至上了师范学校,学校除开有美术课之外,还专门开了写字课,一个名叫张维的精瘦老头教我们写字,他说,你们将来都是教师,不会写字怎么教好娃娃呢?于是我们都爱上写字课,有的同学还报了兴趣小组,课余练写书法,有时就争论欧体,颜体,赵体各有什么特点,谁爱哪个体。我爱好写作,对书法没怎么深钻,但那时也受到同学影响,学了点书法知识。毕业后在山寨初中教学,买来了宣纸和笔砚,就练了起来,把写的作品挂墙观看,还写了篇散文《翰墨寄情》发表在《平凉晚报》上。后来调县上搞了行政文秘工作,就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写字练书法了。到党校工作后,曾在平凉花四百多元买来毛笔、砚台、镇尺和毡毯等工具,业余练过一阵子柳公权的“玄秘塔”,但现在看来那时还是没有入得进去,只是凭兴趣表面的练习。

        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华亭亦有疫情现,封城闭门防疫的日子里,我又重提毛笔,以写字抗疫舒解心情,打发时光。正月汉隶《曹全碑》,点画波折寻古意,二月魏碑《张猛龙》,方笔切笔加方折,体悟峻雄之气象,还有圆笔之浑穆。近又临帖欧阳询,九成宫里练楷模。

        早起,体育公园锻炼一番后,回到书桌前,嗅一缕淡淡的墨香,坐禅入定般进入临帖状态,心思全集中在如何起笔,如何运笔,如何收笔,结体该怎样。当然,临写的前提是读帖,闲时随手拿一本名帖来读,那该是何等美的陶冶和享受!追远细赏钟繇的《宣示表》,浸润点画遒劲朴茂的小楷气息,美不可言;走进王羲之的《黄庭经》、《兰亭集序》里美的世界就不想出来,书圣的艺术魅力在字里行间闪耀。及至读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有一种催人泪下的艺术力量。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字字泣血,书法与情感合而为一,人品与字品高度统一。说的是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守平原郡,他堂兄颜杲卿守常山郡,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往来两郡之间联络。叛军史思明攻陷常山,颜季明被叛军斩首,颜杲卿后来也被安禄山杀害。两年后,颜真卿有机会派人到河北找到堂兄和侄子的遗骸,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祭文。

        他写到,侄子从小就很出众,正期望着做个好官。可谁想安禄山起兵造反,他们兄弟俩极力抗敌夺回土门,急挫叛军之威风,却因贼臣拥兵不救,让常山成为孤城。“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笔墨沉痛郁结,短短几个字,改了又改,“父陷子死”浓墨顿挫,“呜呼哀哉”草书连写。最后他告慰亡侄:“再等一个好日子,再选择一块好墓地埋葬你,你的灵魂如果还能知道这一切,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做客”,文字如江河般倾泻而下。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强劲雄浑,而他本人的个性也刚直耿介。“字如其人”,在《祭侄文稿》写就的26年后,他被派去劝和叛军李希烈,因屡次宁死不降而被勒死。欧阳修称赞道:“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书法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此,品其字,点画之间映射出古人的精神风骨。我又醉心品读《张玄墓志》遒厚精古的美妙,赵子昂行书《赤壁赋》、《洛神赋》,用笔之熟练精到,让人叹服称美,使人仿佛看到笔在纸上行走时的轻快灵活,准确到位,每个字都显示出优美潇洒的姿态。美哉,中国书法,浸润其中,美不胜收,其乐无穷!

        还是静心写字吧。握捻笔管,让腕力传至锋毫,仿佛手使刀锋,刻画时光。或浓墨重写,或淡墨枯笔,象天边排云,又如斧剁刀削,什么是“折股钗,”,什么是“锥画沙”,什么是“万古青藤”,什么是“屋漏痕”,得细心体味线条之用笔。墨汁洇染处,留下时光的印痕。而抬头,窗外青山隐隐,天上云卷云舒,不觉时至晌午。

        时下人心浮躁,功利忙碌。如何静心,让心境和生活慢下来,唯有写字。待练就书艺,悦己美人,岂不乐哉!

        书法家是教不出来的,可以自学,大自然和生活也可以教你,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教你,关键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敏悟。心是宇宙万物之本,一切杂念皆由其生。唯有静心养性,才为智者。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书写不是为了功利,书写是为了修养身心,书写是为了放松自己,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少一点“铜臭味”,多一些“书卷气”,我本一小文人,那就继续书写吧,让书法陪自己变老,在点画时光中期待人书俱老之境的到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9年春节前夕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人头攒动,瞻仰《祭侄文稿》、《自叙帖》、《黄绢本兰亭序》三大中国书法国宝的上络绎...
    牙尖嘴利的小宝阅读 6,767评论 2 10
  • 初学书法,若观念有不正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现代书法理论告诉我们,“书法”为毛笔字书写的方法(广义书法包含硬笔...
    白太酱阅读 3,161评论 0 13
  • 前不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署名为“颜真卿”书丹的墓志。这一考古发现,让颜真卿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无物永驻阅读 4,338评论 2 60
  • 中国书法理论的精髓 1字如其人 / 立品为先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
    崔金娥阅读 5,511评论 0 0
  •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向日本出借颜真卿《祭侄文稿》,人民日报就此事发表评价: 我们都知道,天下三大行书”中位列第一的...
    赵客缦胡缨v吴钩霜雪明阅读 4,661评论 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