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很早之前,知道有本书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很久之后,依然未读,从名字就嗅得出浓浓的鸡汤味。
不久之前,做时间管理的主题阅读,看到诸多关于此书的推荐,也就买了一本。
结果,真的是一锅鸡汤。
跟外面的妖艳贱货不同,它告诉了你做鸡汤的每一步。
我希望通过七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和验证这些高效的秘诀。
人性的本质都是主动的,但我们在主动的同时似乎忘记了这件事。
试想一个场景,也许此刻你正躺在床上看这篇文章,也许正在拥挤的公交站等车,也许正在喧嚣的广场购物。想象一下,就在此刻,你的灵魂脱离出你的肉体,漂浮在某个角落,你能像旁观者一样审视自己吗?此刻的自己又是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行为是我们与动物所不同的一点,我们也可以称它为“自我意识”。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此理。也正是因为我们有独立意识,我们才能客观的看待别人和限制自己的能力,基于现实时时调整自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的生活就像一面巨大的“社会之镜”,我们从镜子里可以看到当下的社会百态,看到他人的评价、认知和思维。
“女孩子整天跟男孩子混在一起成什么话?”
“你怎么老是不守时?”
“你好能吃啊!”
这可能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剪影,它们是真实的吗?
是的,它们是真的,却又是假的。它们看起来确确实实说的是你,然而实际上就像镜子中的一道影像,照出来只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
从猴子到人类,从神创论到进化论,我们似乎开始习惯接受生物本质主义,我们认为环境对我们起着无可替代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认为人的本性通常与基因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一个人脾气暴躁或许是与他祖先的DNA中有坏脾气基因有关;有时我们又认为人的本性应该是跟父母的言行有关的,养不教父之过嘛;甚至,我们认为像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决定人的本性。
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呢?
还记得初中生物书上巴普洛夫的那条狗吗?
实验的结论也非常简单,简言之就是“刺激—反射”理论,认为我们会在条件的作用下,以某种特定的行为回应某种持续性的刺激。
如果只是这样,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我恰恰想到了《大话西游》中的最后一句“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
比如当你徒步沙漠,弹尽粮绝,持续的饥渴和暴晒无疑是一个大刺激,但是我们会一直用同一种方式来回应吗?
答案是否定,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在沙漠中,我们或许会想象前方不远处有一片绿洲来激励自己,我们会判断哪一种植物的根茎可以咀嚼吮吸。这就是我们有动物不同的那个最根本的原则。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自由选择通常涉及人类的四种天赋: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识。所谓的良知即是明辨是非、坚守原则的判断能力,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刺激—选择的自由—回应,这三个步骤也就组成了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所谓的积极主动并不单纯的指积极地做事,更重要的是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举个例子,当你晚上下班回家,突然发现自己没带钥匙,在门外等了两个小时才等到室友回来。这个时候你会做什么?
“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不是说半个小时内就回来吗?”
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恭喜你选择了被外界条件控制。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能力在早上的时候带钥匙?当你意识到没带钥匙的时候,有没有能力直接去找室友?当室友迟迟不归的时候,你有没有能力采取其他的措施?
这是否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刺激,了无生趣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是选择,必然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自己的价值观。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吃货,但是认定了健康第一,那么即便面对超级多的美食,你也能做到保持健康饮食。
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圈子,其中的两个圈子值得我们思考—关注圈和影响圈。
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事情,比如健康,比如爱情,比如事业,这些都可以归入关注圈。在这些事务中,有些是你不能操控掌握的,有些是你可以掌握的。这些可以被自己掌握的事物就是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消极被动的人则常专注于关注圈,盯着那些超出个人能力的事,越来越怨天尤人,把自己当作受害者,把消极行为当借口。久而久之,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常被忽略,影响圈则日益缩小。
我们常常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行来判断他的焦点更多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如果他的焦点在关注圈,那么语句多半带有假设的性质,比如我正在说的这句话......与之相反,焦点在影响圈的人所表达的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比如“我可以想出更有效的表达方式”。
为什么我常常会被外界环境所绑架?应该说我们主动把自己送给了环境去绑架我们。
积极的做法从不是由外及内,而是由内及外。从自己可以控制的方面着手,改变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充实,更有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
最后,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和回应,但后果仍由自然法则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有选择就会有错误,而我们对错误的任何回应都会影响到下一刻。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不是别人的胡作非为,也不是自己犯的错,而是我们对错误的错误回应。比如你被毒蛇咬了。你是忙着抓蛇,还是尽快排出毒液?
如果有时间,不妨抽出30分钟做一下下面的这个练习。
1.想一下自己在过去几周内以消极方式做过的3件事,回忆一下当时的细节。如果现在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采取哪些积极的回应。
2.回想一下自己说过的话,自己使用的语言更多的是“如果”还是“我可以”呢?
3.想一想,本周内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是什么?它们是属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当时你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4.想一下该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和关注圈呢?遇到了困难该如何的回应呢?
5.你是否有一件事特别想做,去害怕没有天赋没有能力而一直错过?
6.如果你能开发自己的一项新才能,你希望是什么?
7.如果可以去任意一个地方旅行,你希望去哪里?
8.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你想改变什么?
9.还记得上面三个愿望的回答吗?制定一个实现它们的计划吧,写下来!
生活是一本书,而你就是它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