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关于朴树的消息刷满了朋友圈。
朴树,仍然是那个为了看夕阳不顾一切的孩子,眼神清澈,笑容纯真而羞涩。
记得高中的时候喜欢他,听着他的歌躲在被子里泣不成声。
如今,他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是唱歌的孩子
唱歌的孩子
在夕阳下
我们歌唱只为那最美的晚霞
我们是听话的孩子
不想长大的孩子
在晚风中你会看到
我背着吉他浪迹天涯
——《唱歌的孩子》谣乐队
我不知是该庆幸,还是遗憾,
岁月蹉跎却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本来的模样。
依然好奇而用力地想感受这个世界,
虽然不善交际,依然不爱酒局,也仍然不会喝酒。
当然除了——米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中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特产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
2
我在二环路的里边想着你
你在远方的山上春风十里
今天的风吹向你下了雨
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我在鼓楼的夜色中
为你唱花香自来
在别处沉默相遇和期待
——《春风十里》鹿先森乐队
在我的家乡江城芜湖,有种好吃的小吃,虽然全中国都有,但是它偏偏名字很独特,叫——酒酿水子。
这个特别的名字,也许多多少少占据了每个芜湖儿女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回忆。
最初关于酒酿水子的回忆,是在幼儿园的大门口。
每个星期四下午,幼儿园的大铁门外就会传来“卖酒酿哎~酒酿水子哎~~”的清脆叫卖声。这个卖酒酿的阿姨总是会在放学前准时出现,然后里推着三轮车在大院里叫卖。
卖酒酿的阿姨的三轮车里堆了一个个的小瓦罐,每个瓦罐里面是正正好的一斤酒酿。
打开罐子就会一阵浓郁的酒香味飘来,瓦罐里发酵的米很紧实,却颗粒可见。中间一个小洞,里面渗着满满的汤汁。阿姨将酒酿倒进食品袋中就可以拎回家了,还不能忘记买上一袋也是她手工制作的“水子”——其实就是小元宵,但是只有她做的劲道好吃。到了家,我就像个小狗一样快流出哈喇子了,必须舀上一大口先吃上才能解馋。
接下来的几天早晨就是永远也吃不腻的“酒酿水子打蛋”。烧开水,水沸了,放入水子,再打个鸡蛋进去,略煮定型后,再加几勺酒酿,撇去浮沫,水再沸即可。
煮好的酒酿,一碗捧在手心,软烂的米粒全部散开在琼浆中,粒粒可见。
溏心土鸡蛋配着酒酿,一口咬下去,香甜的汤汁融合蛋黄的鲜味,甜而不腻,香醇可口,简直不能太满足!满口鲜香的酒酿和圆润水子的弹牙口感,像一场盛宴。
老妈说外公也会做酒酿,做出来的酒酿也绝不比外面卖的差。外公是上海朱家角人,那里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水乡古镇。外公也拥有和这个古镇般配的气质和亲和力,做得一手好菜。酸甜的古老肉、鲜嫩的白斩鸡,以及年年春节的八宝饭都是童年的回忆。对于老妈来说,外公做的酒酿浓香也融入了她的童年记忆。
而我家4岁的孩子对酒酿也是爱不释口,每次回到芜湖,都要去曾经在我的幼儿园口卖酒酿的阿姨家买酒酿,每次也是仍不住要先尝一大口感叹“酸酸甜甜真好喝!”。
酒酿的清甜就是这样伴随着渴望的眼神和唇齿的柔绵沁入每一代人的舌尖记忆。
3
他说要种春天的麦芽
喝杯秋天的酒啊
话音还在风中飘荡
他已去了遥远的北方
——《房东的猫》
芜湖的酒酿不用加糖就分外香甜,由此也衍生出来一样更好吃的甜品——赤豆酒酿。
半杯煮至软烂的甜红豆为基底,冲上或热或冰的甜酒酿,就是一大杯赤豆酒酿了。看似简单的操作,可并非都能做得好吃。水多了不够甜,水少了又不够香浓;糖分多了甜腻,糖分少了又没有满足感;红豆煮得太烂太稀,红豆煮的不够烂,口感又会显得生硬
作为资深吃货的我,自然不会错过亲子动手做酒酿的机会,也曾淘来酒曲自己做酒酿。
1、提前准备好1斤糯米,淘完后,在水中浸泡半天或一夜,至放在指尖碾压可成粉末状;
2、将糯米放在纱布上,入蒸锅蒸熟,约20分钟,熄火开盖;
3、把糯米饭倒入大些的盆中,翻动一下,使其散热,降温至30度左右;
4、将酒曲放入200g凉白开中,让其融化;
5、将融化后的酒曲倒入糯米饭,搅拌均匀,用勺子压实米饭,静置2-3天。
每天看着糯米饭沁出越来越多的米酒,突突的冒泡泡,就特别有成就感。
有酒酿的日子就不担心缺甜品吃。
加入生姜、桂圆、枸杞、莲子或者红糖可以养生;
加入樱桃或者香蕉,变身水果甜汤;
加入牛奶、打个蛋花,撒上葡萄干和黑芝麻,就是兰州小吃牛奶鸡蛋醪糟,不过记得要在牛奶里加少许碱,防止加入酒酿后牛奶变性;
还可以在奶茶中加酒酿,也是口味惊艳。
酒酿不仅可以成甜品食用,还可以做糕点或者入菜。
苏州的传统名小吃“酒酿饼”,以苏州当地的冬小麦和酒酿为主要原料。酒酿饼馅料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红楼梦》里曾提及清蒸酒酿鸭子,"水居者腥",所以蒸鸭多以带甜的酒酿或酒辟味,还可以去了鸭子油腻,又多了鲜甜滋味。
苏州枫镇大面,最后上桌前也会在汤底里加些酒酿,这一点睛之笔,足以令汤增几分鲜甜,又缓了焖肉吃多后的腻味。
酒酿排骨、酒酿红烧鱼、酒酿烧鸡……各种红烧肉类都可以以酒酿入菜,增添风味。浙江有糟烩鞭笋,上海有糟田螺,北京有糟煨茭白,福建有淡糟鲜竹蛏,陕西有糟肉,都是用醪糟也就是酒酿炮制而成。
4
温一壶风尘的酒
独饮往事迢迢
举杯轻思量
泪如潮青丝留他方
点一盏凉薄的雾
漫看去路遥遥
离人便易醉
韶华负今宵归何处
浮生有梦三千场
穷尽千里诗酒荒
徒把理想倾倒
不如早还乡
——《旧词》愚青
郭沫若有《游西安·五月二日》一文,称“浆米酒即杜甫所谓‘浊醪’”。四川人谓之‘醪糟’,乙醇成分甚少。“浆米酒”似应为“江米酒”。
白居易就曾写诗说韩愈“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户大嫌甜酒,才高笔小诗”。
在唐代及以前,虽然文献中有烧春、烧酒、白酒的记载,但那时的白酒指的是米酒,而所谓烧酒,也只是因为酿酒技艺提升,导致所酿之酒的度数相对较高,才被人们习惯性那样称呼。
自古那些饮酒作诗的文人骚客,之所以千杯不醉,是因为喝的是度数低而且香甜的米酒、高粱酒,可不是现在酒桌上50度左右的白酒。如今读起“劝君饮浊醪,听我吟清调”、“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居然也有点馋米酒的滋味了。
非常喜欢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里的一句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茶,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如果有一样东西能抚慰我们苍茫浮华的内心,那必然是一份精致的吃食,和一小段沉静的时光。虽然看似无用,却是繁忙生活中最闪亮的点缀,是重拾时光的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