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了辛德勇老师的《春天正是读书日》这篇讲稿,一下子就解答了自己为什么读书的诸多疑惑。
辛老师说,读书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求知,和养性。但是,辛老师也说,求知是一件带有很强世俗性社会功利性的事项,我们会用求知效果的优与劣来检验是否读好书了。虽然有这样一个功利性,但也不能功利性压过了求知欲本身,因为求知欲会促使我们去读更多书,更多充实自己的知识。
读书仅是为了求知并不易,因为不太容易被其他人理解,而功利化更为简单。
“从此须做天下第一流人物”,就如同我最喜欢的六一居士雅号一样:一万卷书、一千卷遗闻、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知其读书不易,所以更为佩服这些人的读书雅志,欣羡不已。
辛老师结尾说:“我们好好读书,我们求知养性,动心用情去读书,自然能够明辨是非黑白,即使是身处最黑暗的境地,黑暗就是黑暗,最黑暗时也就更黑暗,怎么看它也还是黑暗,因而我会始终坚守对光明的追求,不会向黑暗妥协,更不绝与黑暗和解。”
辛老师的理想一目了然,令人钦佩。
今天上课学生与我聊起了他的困惑,他说他喜欢读书,可是往往他的朋友无法理解,他也只能和他们一起讲低俗的笑话,害怕失去,但也怕这样真实的自我会慢慢沉沦。
我告诉他,人都会害怕失去,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我只能和你交流,并不能告诉你去怎么做。因为如果是我,我会继续和他们做朋友,但是仍然坚持自己喜欢的读书,读书并不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有知己当然好,无知己又怎样,总还是自己读书。想不同朋友展示不同的面相,不也是人生的乐趣,谁规定一个事物不能多面呢,人也是一样,你现在没有遇到你想要的知己,不代表以后没有;你害怕失去的朋友、也不一定会成为你一生的朋友。所以,对生活,对读书,喜欢就做,不喜欢就学会遮掩下,都不是大问题。
我一再强调,这只是交流,因为读书本就是个人的事情。一年都有四个季节,怕什么改变。
读书,读好书容易,读书好的效果评价就不用太苛求了。
春天正是读书日,读书以求知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