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很多中国人的卧室里是没有床罩的。他们走路快、吃饭快、牙刷直插在广口杯子或放在支架上,大多数人的牙刷中间是没有凹痕的,多数家庭的洗手间里都会放置一块肥皂。
这些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直接、快速,当下”。我们缺乏前戏和等待,我们喜欢直奔主题,所以我们不像法国人那样浪漫。对我们而言,“简洁”就是高质量。
在中国有一个褒义词叫“爽快”,有一句口头禅叫“麻溜的”,有一个成语叫“立竿见影”,有一句话叫“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些无不体现着我们直奔主题的文化。
我们不喜欢过多地表达感情,甚至会认为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场合表达一连串的情绪,都是一种文化禁忌。所以,在中国有一首歌叫《爱你在心口难开》,电视剧里经常会上演女主角为爱守护一生就为那一句“我爱你”的凄美爱情故事。
日本人喜欢可爱的东西,但中国人认为那是卡哇伊,中国人就喜欢轰动、宏伟的东西,显得霸气,有范。所以,中国的企业对品牌的认知也是如此,即产品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标志,只要标志著名,顾客、效率和收益就会随之而来。因为品牌对人们而言,是品质的代表、是身份的象征,是社交的需要。
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基于生理年龄的“理性自我”,是显性的自我,另一个则是基于心理年龄的“感性自我”,是隐性的自我。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叫:“内心深入的那个孩子,长大后从来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随着阅历和学识的增长我们渐渐变得理性,变得更趋于社会化,理性的自我便占据了主要地位,他开始不断地否定和抑制“感性的自我”,导致心理年龄缓慢增长或停滞,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差距就产生了。
那么心理年龄是怎么测算的呢?据心理学家研究,人们的心理年龄往往与第一次获得心灵上的解放和独立有关,比如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独自租房子住等等。我有个朋友18岁就结婚了,那时候她真正开始学会独立了,所以她的心理年龄就停留在18岁,她总是保持着18岁少女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我们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往往会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认为或希望自己是谁?我们想让别人怎么看待我们?”而这一切都与欲望有关,那些曾经拥有,却已经失去的东西,那些梦寐以求却从未得到的东西是我们最想要的。
在全世界的男性心中,不仅有一个年轻的自我,还有一个“第三人”,就是超人,代表着能干和强大。这就是为什么《黑客帝国》、《超人》、《蜘蛛侠》、《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会如此受欢迎。
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人际交往,我们都可以试着与顾客的另一个自我去交流,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
通常,人会在有意无意中寻找平衡,我们走得越快,在某些方面就变得越慢。我们一直想从加速走向闲散,从速度走向耐心,从唠叨走向安静。而这种趋势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也有无意识的。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比如,衣柜里衣服的摆放顺序,卫生间里摆放的洗漱用品,卧室里缺少了什么等等。
这些小数据往往表达了人们的另一个自我,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欲望,表达了人们对什么更情有独钟。
从现在开始关注小数据,抛开理性的束缚,寻找另一个自我,试着转变和创新,让顾客爱上你的产品,让朋友爱上与你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