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艺术的起源
极简艺术,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象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极简艺术,我认为便是简单到极致的艺术,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按我所理解的,艺术是一种信息的传达方式,那么极简艺术就是就是将信息传递过程的损耗度降到了最低,接近于无。极简艺术的诞生是艺术界的里程碑,也是仅仅通过点线面来进行信息传达的升级。
极简艺术是造型艺术风格之一。即把作品元素削减到最基本的抽象成分。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在绘画创作中意指纯结构和大片涂色,以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 )和诺兰德的作品为代表。在雕塑创作中意指减少到最简单的相等物,如金字塔形、立方块和几何形体。表现在贾德和莫里斯(Robert Morris,1931— )等人的作品中。其先驱为俄罗斯构成主义者及蒙德里安等。中国南宋梁楷的减笔画、清初朱耷的水墨花鸟画似亦具有此种风格。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些国外艺术家已经在探索极简艺术的道路上有所收获。
1930年代,荷兰艺术家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反复尝试红、黄、蓝、白、灰在被黑色直线分割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觉,画面越来越走向简化的极限。他把绘画语言限制在最基本的因素:直线、直角、三原色 (红、黄、蓝)和三非原色(白、灰、黑)上。
蒙德里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有艺术评论家认为在这样的画中看到了艺术家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以及创造出的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这样的艺术对当时的建筑、家具、装饰艺术以及印刷业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发现将纯净的干燥颜料悬浮于透明的合成树脂,并以醚和石油作为溶剂,便能卓越地保持群青色素的美学效力。他进而将这种蓝色运用于绘画、雕塑,甚至还让模特涂抹了这种蓝色在画布上作画,形成了其标志性的“人体测量学”。对于他这种不断用蓝色进行创作、去定义蓝色的尝试,当时的欧洲艺术界非常震惊。日后,克莱因蓝像是一种魔法,席卷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和领域。
克莱因是在以这种蓝色表达无形的无限,以及绝对。就用一种颜色进行创作的表现方式,颠覆了艺术的颜色传统。克莱因认为蓝色是一种媒介,能够释放、解放不同的颜色。他说这种颜色是非物质的,所以他的作品想谈的就是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我的一些所思所感以及概括
在我收到极简艺术的这份主题之后,我负责了极简艺术的起源及来源。在仔细了解了这一块相关的专题之后,结合我之前对于艺术本身这一概念的思考,艺术源自于生活,同样的,极简艺术也注定是生活所需要的,随着21世纪到来了已经2个十年,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中涵盖着关于极简艺术的方方面面,而这是身为局中人我们所不明白的,其实信息一开始就是0与1的二进制,如果用计算机语言来说明极简艺术,那么这就是了。
尽管极简艺术已经被融合进入了当代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如火爆的ins风,日式小清新,一些几何图形所构成的抽象画装饰画,但他作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注定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被永远地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