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让目标达成成为习惯》。
是一本目标达成类书籍。
书中以理论+案例+实践的方式展开的。
案例与理论相结合来阐述观点,阐述完观点后,有一节叫“该你了“,告诉我们的一些具体实操方法。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整本书的内容,那就是:停止空想,立刻行动,掌控人生。
也是本书的副标题:stop wishing, start doing and take command of your life。
这句话,怎么感觉都像是一碗有毒的鸡汤。真的是这样吗?
看完你就知道了。
我将从三个方面分享这本书:
- 如何清晰自己的目标,并行动?
- 重新定义问题,构造模型解决问题
- 高效与人协助的方法
1. 如何清晰自己的目标,并行动?
作者说:一切都是无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赋予它的。
同样的,作家毕淑敏也说过类似的话:生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你要为之确定一个意义。
他们的观点不谋而合。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无意义化和重新赋予意义。
那么如何做呢?
书中首先给出了一个无意义练习:对于看见的任何人或者物体,都对它说:XXX 是无意义的。
比如:手机是无意义的,电脑是无意义的,水杯是无意义的,爱人是无意义的。
爱人对你来说,当然是有意义的。那这个练习的意义在于哪里呢?
它的作用在于先卸下所有的压力。
就好比整理乱糟糟的衣柜时,需要先把衣柜里所有的衣物都拿出来放到一旁,然后再一件件的整理好,重新放入衣柜。
这样就可以从之前的混乱中解脱了,从而可以清晰找到自己想要的任何衣物。
如果看过《断舍离》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会想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断舍离》的理念。
是的,在我看来,不管是这本书的无意义练习,亦或是《断舍离》的理念,他们都是一些工具,可以让我们内心从浮躁、混乱过度到平和、有序的工具。
更进一步说,内心的平和、宁静、有序就是我们的目标。
那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是否内心平和呢?这就涉及到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自我意象。
通过无意义练习来改善自我意象,改变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对自我的目标有更清新的认知。
有句名言:人啊,最擅长自己骗自己。
所以,书中强调:要行动,而非尝试,不可以有借口。
书中给了一个方法:当自己找理由的时候,切换到第三人称,再重新陈述一次,看看这理由真的是理由吗?
对于两难选择的时候,书中也给出了一个方法:15秒枪决。想想一把枪正对着你,要你15秒内做出选择,否则你将被枪决。
书中也建议:行动的时候,保持专注,避免被琐事榨干时间。
所以立刻行动,因为有时候,你只有先行动,大脑才会给这次行动做出理由,赋予意义。
2. 重新定义问题,构造模型解决问题
作者曾经开车经过某个地方,公路上都是毛毛虫,有的从左边爬到右边,有的从右边爬到左边。就这样,来回不断的爬。
每当有车子开过,就又会出现很多的毛毛虫尸体。
公路左边毛毛虫为了公路右边某一个看不清的目标,横越危险的公路。
跑到公路右边后,又为公路左边某一个看不清的目标又再次横越危险的公路。
最终,会在某一次横越公路的途中丧失生命。
所以为了成功而成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是一种无休止的追逐。
就像被棍子拴着的胡萝卜不断逗引转圈的毛驴。
所以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 解决了问题能获得什么,从而重新意识到公路对面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 换不同视觉重述问题,毛毛虫视角,我们视角,站在不同视角,也许问题自然而然就有了答案。
- 为问题确立多个解决方案,因为,也许可以不用横越危险的公路,也可以达到目标
解决问题,要为问题构造模型。不过作者强调不是模型要完备了才开始,而是先开始,再一步步完善模型。
很多时候,刚开始的模型指定的模型,在最后都会被自己判断为“垃圾模型”。书中给出了模型完善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概念模型;第二阶段:可行性模型;第三阶段:功能模型。
3. 高效与人协助的方法
协作,可以让让高效更高效。
书中给了很多关于与人相处、沟通交流以及团队管理方面的建议:
比如:
- 主动提请求
- 保持谦虚。因为贬低别人,成就不了自己,只会同样贬低自己。
- 先肯定或理解别人的观点,然后交流自己的观点。
像即兴表演那样,Yes,And,这个观点,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节目上也提到过。 - 对于团队,进行扁平化管理,大家都是主人公,一起做主。
- 使用建设性批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