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导读问题:
1.什么是“能动性话语”?
不去猜测“结果是什么”而且思考“应该怎么做”因为你的所做所为,本来就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2.“被动性的说话方式”容易导致什么问题?
用被动的方式说话。就会用被动地方式思考。一旦深陷这种思维模式。就会看不到积极主动有所作为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成了自己说话方式的奴隶。
3.为什么劝痛苦之中的人“不要想太多”效果很有限?更有效的做法是什么?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本能地认为。痛苦就是因为想太多。只要不去想就没事了。而之所以没用,是因为所谓痛苦,本来就是一种逼着你不能不去想的力量。如果说不想就能不去面对。那还有什么痛苦可言。由于没有自觉地锻炼自己面对痛苦的能力。这个突如其来的瞬间。就会更加难熬。负面的想法只能被覆盖,不能被凭空清除。引导对方以正确的方式看待这种痛苦。可以想。五年后。十年后,这段经历。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4.吐槽的时候为什么要避免“无我”的叙事视角?
有强烈吐槽冲动对象,通常都是跟你有密切关系的。本来就不是个置身事外的人。却偏要装出一副跟你毫不相干的样子。进行斩钉截铁地“客观”评述。听你这样讲话的人。只要稍有社会经验。或是稍作思考。不带主观因素的客观,根本不是真正的客观。只有把自己的角色放进去。告诉对方,你是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样的预期,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对方才会觉得。你是客观中立地在叙述这件事情。
5.和室友发生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问题?
“标签”跟“对错”,往往是阻碍沟通最大的绊脚石。因为你一旦开始在意标签跟对错。事情就会陷入非黑即白的冲突之中。只是习惯的不同。需要彼此配合,不能用负面的标签,和负面的情绪去揣测,归类对方。
6.想解决消费观念上的冲突,首先要搞清楚什么问题?
在对方心中,这笔钱算是什么类别的开销呢?
把新的开销纳入一个旧的,安全的,不敏感的心理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