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男孩玩手游花掉一万二,妈妈令其用家务和学习来“还债”】
具体的事件是因为男孩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的过程中用支付宝充值在八天内花掉一万二,因为孩子才十岁不具有独立的认知能力,所以游戏运营商返还六千贰佰元,最后剩余的六千元妈妈决定让儿子用做家务和学习来还债。妈妈的目的很明确:一让孩子记住教训;二是帮助孩子来战胜游戏隐,让孩子可以尽快的将精力放到学习和生活中。
真的很佩服这个妈妈的执行能力,因为不同家庭的执行能力造就了孩子未来的执行能力。妈妈的这一行为也许很难执行但是不失为一种奖惩结合的教育方式,只是个人不支持用金钱来作为奖惩刺激学习。
……那年我九岁,因为自己太淘玩火的时候不小心烧着了我妈辛苦砍回来的柴火架,结果就是我挨了我妈的一顿暴揍。“棍棒之下出孝子”是我的家庭教育坚持的理念,所以从小到大我妈三天不打我我都觉得皮会发痒。
每次看到奖惩结合的家庭教育,我都会想要是当年我爸妈多给我一点奖励我会不会比现在更优秀?因为我当年考试年级前三的时候我爸都不愿意露面给我个表现的机会,我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所以后来我就没有再为了获得讲话的权利去努力过,因为我的潜意识里认为他们不会在意所以我也没必要浪费精力去争取。
PS:当然并没有怪我妈对我的暴揍。
鲁迅曾经说过“教育是立人”,现在的家长只要谈到教育就是积极的砸钱买学区房给校长送礼只求可以让孩子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去学习,从没考虑自己作为父母可以给孩子怎么样的教育。
之前网络上有几句话说“对不起,我第一次做父母,让我们互相成长”相比之下我更赞同的观点是“孩子是唯一不能失败的实验品”。
孩子会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餐桌礼仪,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的沟通技巧和说话方式……这些在老师的身上可以学到多少呢?更多的恐怕是父母的影响吧。
借用周冲的一句话“一个优秀的孩子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新闻中的男孩子,因为父母用金钱换取劳动,我不能肯定的说孩子最后会因为这次事件的影响在以后的家务中都要计算薪资酬劳,但是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在以后的家务劳动中有获取酬劳的期待,一旦得不到酬劳恐怕就会有所懈怠。
从我自身来说因为我家是典型的农村家庭所以在我们家只要犯错就会挨打,这条铁律让我意识到即使犯错又如何,只要我挨得住一顿暴打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所以时至今日我对于犯错的意识永远是停留在只要自己犯错不拖累到他人就好,大不了自己挨批甚至是挨揍就会过去的。也许这种观点很厚颜无耻但是想要一时的改变这种思维真的是很难。
我的这种思维和表现并不能代表我父母对我教育的失败只能说明这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教育影响。
所以孩子是唯一不可以失败的实验品,尽己所能将这个实验品做到尽善尽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