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是带一个孩子还是带一群孩子,都不觉得太费力,因为我既不想控制他们让他们什么都听我的,也不想讨好他们,那样我心累。我的法宝是“规则”和“自由”,有这两个法宝护航,带孩子就比较轻松愉快了。
带过晚托班的老师都有这个感觉,学龄前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总是不那么顺畅的,一会这个孩子来告个状,一会那个孩子又来告个状,老师光要解决他们的矛盾就够忙乎的。老师精力有限啊,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让他们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因此,不管是带晚托班,还是带女儿的一群闺蜜出行,我都首先告知她们一个原则:“我们是一个团队,所以在玩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规则,就是每个人都开心。如果在玩的过程中出现了冲突矛盾使其中一个人不开心了,那我们就打道回府,取消游戏,大家就都不玩了。”规则很明确,我实施起来也是毫不含糊,效果简直是杠杠滴。现在没人告状了,带她们出去玩孩子们玩得尽兴,我也轻松自在。关键是孩子们都有很明显的变化,每个孩子明显柔软了,不再那么自我中心。会正当地争取,必要时也不介意妥协。有个孩子刚来的时候很刚烈,别人只要不听她的,她马上就非常非常生气,能把自己气哭的那种。这一学期以来,我就只看到一次,而且一分钟后她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回到游戏中,去找同伴商量去了。
要让规则发挥最大效果,老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都缺少处理矛盾的经验和方法。规则的存在是给她们一个去学习解决问题的压力。就拿游戏中争当领导这个矛盾来说吧,一群孩子准备玩游戏,一个孩子说玩捉迷藏,另一个孩子说她不喜欢玩捉迷藏,她要玩跳房子。好吧,那如果其中有几个孩子愿意捉迷藏,还有几个孩子去跳房子就不会有啥问题了。关键是大部分孩子都有从众心理,要么都选捉迷藏,要么都选跳房子,往往只留提议的那个孩子孤零零的。那这个孩子如果也能从众了也没问题,碰上刚烈要面子的孩子,就是大家受教育的时候了。那孩子一看大家都选对方,好像故意孤立她,马上就怒发冲冠,简直是怒目而视啊。但其他孩子也不吃这一套啊,于是只好独自面对空气消解自己的怒气了。这时候如果老师直接出面劝解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是不会接受的,因为她自己其实觉得有点丢脸。如果老师去说服其他孩子,让她们主动来跟这个孩子示好也不合适,这不就告诉孩子们:“你不满意就生气痛哭好了,别人会来跟你妥协的!”这时候规则要出场了,你只要跟其他孩子示意一下你看到有人不高兴了,大家可以选择马上收队,也可以选择去说服那个同学一起玩。哪个孩子都不愿意放弃这自由玩耍的时间,简直屡试不爽啊,孩子们都围上去邀请那个生气的孩子跟她们一起玩。这个台阶搭得有点尴尬,生气的孩子也不一定马上领情,但只要老师坚持规则,同时也给她们出点谋划点策,比如提醒她们游戏可以换着玩,玩一会捉迷藏,再玩一会跳房子,或者今天玩捉迷藏,明天玩跳房子。但最后把选择权完全放给她们。一般到了这里,老师就可以抽身了,再提醒提醒她们“注意安全”、“先来喝水”之类的来转移一下注意力,淡化一下尴尬的气氛就完美了。这样一次两次可能看不到孩子的变化,碰到十次二十次,孩子们就很上道了。后来她们就很会把分歧冲突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坚定的规则下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于小小孩子也适用的。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不断锻炼,从玻璃心宝宝炼成了大姐大的。前面的文章也写过,她小时候很敏感很玻璃心,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只要有人表现出一点点不友好,她马上崩溃,就哭着找妈妈要回家了。开始我也很崩溃,我也不能要求全世界都宠着她都让着她啊。怎么办呢?还得逼着她成长啊。刚开始她崩溃要回家的时候,我都会抱着她,一边摸摸她的背,一边慢慢走回家,啥话都不说。但孩子还是有很强的愿望要跟小伙伴玩的,往往她平静下来以后还是想回头去玩的。但也不能直接回去啊,直接回去别的孩子会奇怪地看着她的,这又被当成不友好信号了,结果还不是要哭吗?这时候我就跟她聊聊,跟她说好朋友要一起玩可不能总是听我的或总是听你的。总听我的你就不高兴了,总听你的我就不高兴了,最后大家就玩得都不高兴了。那时候她还没上幼儿园呢,说了也不知道她理不理解。后面小朋友再一起玩的时候也还是会发生矛盾,也还是会哭,我还是抱着她安慰她带她回家。那时候朋友们就经常提醒我:“不能太宠她了,这样太脆弱了。”我也没办法,每次她心灵受伤,我只能抱着她给她安慰,然后过后和她随便聊聊,有时候她会说出来矛盾冲突,我就和她讨论应该怎么解决,但她能不能用上,什么时候开始实践,我就只能静等花开了。
慢慢的,她好像有些进步了,比如再出现冲突她只是有点难过,不至于崩溃了,只是眼圈红红地牵着我的手要回家。但有时候我发现她越走越慢,其实就是心里不愿意走,只是面子有点过不去,这时候就是我们的规则和自由发挥的时候了。我经常对她说:“你可以选择回去再跟她们商量一下游戏规则,也可以选择回家。”她总会担心地问:“如果她们还是不愿意怎么办?”我说:“那就再想想,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或者你先跟她们玩她们的游戏,然后再跟她们商量一起玩你的游戏。”她还是担心不已:“如果我跟她们玩了她们的游戏,她们还是不肯玩我的游戏怎么办?”我说:“那你也可以选择继续和她们玩她们的游戏,下次再跟她们商量玩你的游戏,或者选择跟妈妈回家。”通常说到这里我就牵着孩子慢慢往回走了,回到小朋友们当中再帮孩子搭个桥:“西西也想玩你们的游戏可以吗?”如果孩子们没反应,我就加一句:“我看谁先邀请西西?”一听这话小朋友们马上抢着拉孩子一起去玩了,这个热情对化解尴尬有奇效!
要让孩子长情商,规则和自由缺一不可。规则使孩子们明白界限在哪里,自由能激发出孩子去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增强孩子去面对问题的勇气,使孩子能对自己负责。这个对大孩子也同样适用。比如有一次,一个孩子跟他妈妈约好了每天放学后先回家做作业,做好作业就可以玩。那天放学回来碰到了就一起在楼下玩了一会,突然孩子想去小区外面买东西,妈妈说:“我们做完作业就去。”但孩子不愿意,非要马上去,还发脾气摔东西。妈妈一看这样也不淡定了,批评孩子怎么能这样呢。娘俩马上进入对峙状态,这时候说什么孩子也听不进去了。如果妈妈会用规则和自由,就不必生气,只需要淡定地说:“我们定好的,放学了先做作业。你刚才不是和同学们玩得挺开心的吗?你可以选择再跟同学们玩一会,再回家做作业,做完作业就去买。你心急的话也可以选择现在我们马上回家,赶紧做完作业就去买。”你只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一般孩子的怒气会消失很多,但孩子可能不会马上入坑,这时候你就来一句玩笑话一样说:“我也有点心急想看到你要买的东西了,我们赶紧回家吧,三下五除二把作业干掉,我们就骑电动车去买吧!”一边说一边去揽上孩子回家就好了。这样不只解决了冲突,还增强了这个规则的权威性,让孩子知道这个规则是丝毫不能动摇的,那以后孩子在规则面前会自动调整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情商嘛!